69 作家真辛苦01(1 / 2)

71

伊丽莎白答应了达西先生的求婚!

前脚刚抓住了塞巴斯蒂安.莫兰上校, 后脚就来了天大的喜讯, 玛丽觉得自己一整年都要被这两件事彻底点亮了。

她的信件很是简练,只是大概诉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和过程,却也难掩如入爱河的羞怯和喜悦。

达西先生这招可算是用对了,他请加德纳夫妇带伊丽莎白去彭伯里庄园做客, 目的在于"自己体弱多病的妹妹需要一位年长且未婚的女性陪伴指导"。谁会抵触一位绅士主动向自己提供交朋友的机会呢?

而这位年轻小姐还是有名的温柔可人。在信中伊丽莎白大加赞叹乔治亚娜·达西小姐的美好, 简直要把她夸成了举世无双的天使下凡。

接着,她才说出了自己答应达西先生求婚的事情。

和达西小姐相处的日子里, 达西先生本人竟然也一改平日的冷脸和高傲。一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还担心他会看不起经商的舅舅舅母, 却没料到达西非但没有瞧不起人, 还同见多识广的加德纳先生相谈甚欢。

对待自己时,他也没有再次摆出那副患得患失、不知所想的别扭架势,反而有如春风般:尽管平日仍然不太多言,可总是让伊丽莎白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一个多月过来, 菲茨威廉·达西先生在一个美好的夕阳下, 再次真诚地向伊丽莎白倾诉了爱意。

这一次, 当达西道出自己的倾慕之心时, 伊丽莎白只觉得自己心脏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啊?

大姐顺利和心仪的绅士顺利成婚, 二姐也避免了同爱人的误会纠缠,两个人都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对象交换了心意。

玛丽读出伊丽莎白字里行间的幸福, 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在信件最后,伊丽莎白说达西先生还诚邀宾利先生, 还有其他的班纳特姐们去彭伯里庄园做客。她们可以和简在伦敦先行会合,先让凯瑟琳和莉迪亚两个没去过伦敦的丫头好好玩一玩, 再一同前去彭伯里庄园。

这意图太明显了:摆明了想让大家陪陪伊丽莎白,她好直接待到举行婚礼的那天嘛。

玛丽倒是不介意,刚好她也得去伦敦一趟——去拜访霍尔主编。

刊登着《连环杀手棋局》最后一期的连载已经进入了印刷阶段,这段时间沉迷冒险故事的凯瑟琳读了不少报纸和其他杂志,也读到过几篇关于菲利普·路德第一个案件的评论和反馈。她想给玛丽看来着,但玛丽不想被其他同行的评价影响到创作马戏团一案的心情,暂时搁下了。

如今第二次来到伦敦,她可是带着马戏团一案的完稿来的。

许久不见,霍尔主编还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他见到玛丽,热切又礼貌地打了声招呼:"请坐,玛丽小姐。"

说完,也不急着问玛丽索要投稿,反而侧过身从自己的书桌抽屉中拿出了一份报刊:"刚好,今天上午才叫秘书把报纸收起来等你到来,下午你就来了。"

"什么报纸?"

霍尔主编眨了眨眼,竟然卖起关子来:"《泰晤士报》。"

好吧。

直到主编将两张特地抽出来的版面递给玛丽,玛丽才明白他的意思。

第一张报纸并非《泰晤士报》,而是一份街头小报,抬头印刷着的日期是十几天前。算了算刚好是《连环杀手棋局》第三期面世不久。玛丽一眼就注意到位于时事版面一篇短短的新闻——《菲利普·路德是谁?》

"几个月来刊登在《海滨杂志》上的《连环杀手棋局》备受关注,笔名为菲利普·路德的作者,以自述的口吻讲述了骇人听闻的案件。"

在整个版面上,这篇新闻不过占据小小一角,记者用极其简短的话语概括了连载内容,然后笔锋一转,总结起了自己追踪的线索。

"……根据我的调查,近年来的英国都不曾发生过如此可怕的案件,但连载描述如此真实,我推测菲利普·路德恐怕确有其人,并且很有可能就是某位退休的侦探或者警探,根据自己的断案经历加以整合灵感,从而撰写了《连环杀手棋局》一案。"

并且在最后,记者还煞有介事地列出了几位退休的警探姓名,大胆推断真正的菲利普·路德,就在他们之间。

玛丽:"嗯,请借我一支笔,主编。"

霍尔主编:"你要干什么?"

玛丽:"把这几位警探的名字记下来,说不定有空拜访一下他们,可以得到不少案件灵感呢。"

开什么玩笑,别人都把现成的素材送到脸前了,哪儿有放过的道理?不仅如此,说不定就有脾气相投、爱好文学的警探愿意帮助自己,那就是现成的专业案件顾问了啊?!

二十一世纪的编剧和作者们想要拿到这样的待遇,不是需要人脉,就是需要钱,这么好的机会,玛丽绝对不会放过。

见她反向利用舆论,霍尔主编哭笑不得:"你就不怕有人冒名顶替你,说自己就是菲利普·路德,抢了你的功劳吗?"

"若是如此,你也不会放任不管吧。"

她倒是真的不在意有人冒名顶替,创作这个东西可是实打实的——不说别的,借住菲利普·路德的名号招摇撞骗,就不怕真的有人请他去探案吗。

到时候找不到线索也查不出问题,那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想来当时霍尔主编建议玛丽直接用路德本人的名字作为笔名,也有这层考虑在里面。毕竟"菲利普·路德"并不只有作家一个身份,他还是一位侦探,作家好冒充,侦探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而玛丽只是笑了笑,接着看向另外一张报纸。

第二张报纸则真的是《泰晤士报》了。

幸好不是时事版面,而是文学版面,这叫玛丽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