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作家真辛苦18(1 / 2)

第二天, 雷斯垂德探长的人带来了新的消息:老犹太费根全都招了。

他和赛克斯受聘于一位叫蒙克斯的有钱人, 目的就是在于谋害一名受到好心人收养的年幼孤儿奥利弗。这个孩子是蒙克斯同父异母的弟弟,流落在外的私生子。蒙克斯之所以做出谋害血亲的事情来,是为了争夺父亲留下的遗产。

这些细节刚好与布莱克伍德爵士寻找的旧友之子对的上。

来报信的年轻警察在转述完消息后,还说了一句也把同样的信息告诉了爵士。布莱克伍德在听到奥利弗的身份后, 几乎是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直奔来犹太费根透露的"好心人"的住处。

《雾都孤儿》的原著情节到此彻底真相大白,历经苦难的小主人公奥利弗也算是苦尽甘来, 找回自己的身世真相时也终于能重回他应在的阶层而不是街头流浪。

这本应是好事, 但一想到布莱克伍德爵士牵扯其中, 玛丽就高兴不起来。

要不是知道《雾都孤儿》的剧情,可能直到现在她还当布莱克伍德爵士是一位好心负责的绅士呢。但现在,已经确定试图谋害奥利弗的赛克斯中了魔鬼脚跟的毒,而布莱克伍德爵士又在寻找奥利弗, 两个事件交织于一处, 任何相关成员都可能下()毒的嫌疑人。

加上那个"光照会"……布莱克伍德爵士会是其中的成员吗?福尔摩斯在听到他出现在整个案件当中时立刻确认他有问题, 是否因为他对这个光照会多少有些了解?

玛丽隐隐觉得, 这可能是个大案子, 其危险程度不比詹姆斯.莫里亚蒂教授的经济案低。

当天玛丽辗转反侧整整一晚,满脑子都是案件相关的细节, 特别是赛克斯死前的疯狂形状时时在她眼前回放,怎么也睡不着。

等到天一亮, 玛丽就写了一封关于案件的手信,把自己对于布莱克伍德爵士的推测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请人送去了贝克街221B。

而侦探很快就给了回信。他直接拍了个电报回复,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推测合理。"

玛丽:"……"

行吧,工作状态的福尔摩斯基本上是无法沟通的,而这更是映证了玛丽的推测——关于光照会的案件的确很复杂。

即便玛丽再关心进展也不好打扰福尔摩斯追查线索。况且他提及艾琳·艾德勒,分明是希望自己能同委托人深入打交道,一则是保护她,二则也是观察她是否有所隐瞒或者说谎。

然而从这两天的相处来看,如果艾琳·艾德勒在说谎,她其实是莫里亚蒂教授派来混淆视线的奸细的话,那这位"奸细"也太不称职了。

两天以来,除了拜访了玛丽和玛丽的房东太太外,艾琳就没有再离开过自己的公寓。倒是在玛丽忙着同福尔摩斯写信时,莉迪亚兴致勃勃地拉着凯瑟琳去找艾琳聊天,玛丽还生怕两位妹妹太过活力旺盛,打扰到艾琳,没想到她本人还挺高兴的。

"我以为英国人生性拘谨,"艾琳对玛丽说,"或许不会喜欢巴黎的时装风格,可是莉迪亚却很感兴趣。"

玛丽一笑:"她对任何美丽的衣物都感兴趣,不过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和国籍无关,谁不喜欢漂亮衣服呢?"

有两位妹妹陪伴艾琳,玛丽也放心一些。既免得艾琳一个人在家寂寞、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生病的爱人而感到痛苦,她又见多识广、生性温柔,同艾琳接触,也能为莉迪亚和凯瑟琳带来好的影响。

至于玛丽,趁着福尔摩斯先生调查赛克斯中()毒地点的功夫,她决定先忙自己的事情。

她拿出了之前在《海滨杂志》杂志社,从小报报道上记录下来的"可能是菲利普·路德本人的退休警探"名单。

玛丽早就想有时间去拜访一下这几位被怀疑是路德本人的老探长了,现在终于有了机会。而且玛丽稍加打听,意外的发现其中有四名退休探长在伦敦当地颇为著名,她没花多少功夫就找到了退休探长们的通讯地址。

玛丽以菲利普·路德的口吻,用打字机向四位探长写了信件,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以及身为一名作者想要向有经历的人取材的希望。并且在最后诚诚恳恳地表明他"因病在身"不能前往,只能请自己的秘书玛丽小姐代劳。

寄出去了四封信,玛丽只收到了两封回复。其中一名探长以退休后不想再回忆过往为由婉拒了玛丽的拜访请求,还有一封信石沉大海,玛丽又托人问了问,才得知这位老探长已经在今年春天的时候病逝了。

而另外两名老探长,鲁道夫·巴顿和法比安·卡莱尔竟然是相识多年的好友。其中一位热情地欢迎路德的"小秘书"玛丽到访,甚至还说他们两个人都是《海滨杂志》的忠实读者,能够为作者提供创作素材是他们的荣幸。

没料到两位老先生的态度那么热情,玛丽也不再拖延。

转天一早,玛丽直奔伦敦郊区。

其实巴顿探长住在伦敦市内,而卡莱尔探长则一退休就在位置极好的郊区购置了公寓。可是玛丽抵达的时候,他们早就齐聚在一处,久候玛丽多时了。

两位老先生看上去年纪相仿,都是六十岁左右的模样,体态外貌却天差地别。卡莱尔探长矮胖,脸上挂着和和气气的笑容,比起传闻中破了无数大案、机敏锐利的警局探长,更像是慷慨大方、子孙满堂的好心企业家。

而和玛丽一样,是从伦敦市区赶来的巴顿探长则更符合她心中老探长的形象:清矍、瘦削,即使脸上爬满了皱纹也无损他眼中的清醒和敏锐。他在看到玛丽时立刻蹙眉——从巴顿探长眉心之间的皱纹来看,这可能是他的习惯性表情。

"你就是菲利普·路德秘书?"他冷冷地问。

"是的,"玛丽回应,"菲利普·路德先生不能亲自到来,并非他敷衍两位探长,而是有病在身,无法下床。"

"真的有病在身?"

"……"

"行了,"胖乎乎的卡莱尔探长立刻喝止住了自己的朋友,"快把你的职业病收一收,老家伙,你在家里也是这么同自己的孙女说话的吗,别吓到玛丽小姐。"

吓到倒是不至于,但玛丽隐瞒在先,被巴顿探长这么一问,稍微有些心虚罢了。

"没关系,"玛丽开口,"我不怕警察。"

"那是自然。"

胖探长满脸慈祥的笑容:"体面的年轻女士行事作风问心无愧,自然是不需要畏惧警察。"

巴顿探长:"那可不见得,万一——"

卡莱尔探长:"你少乌鸦嘴。"

玛丽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两位探长太有趣了,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和蔼一个严肃。玛丽刚同他们见面,就断定两位老先生平日一定没少斗嘴。

"年轻姑娘应该多多社交,认识更多的人,"卡莱尔探长乐呵呵说道,"别在我们两个老头这边浪费时间了,巴顿,快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交给玛丽小姐。"

竟然提前准备好了?!

玛丽有些惊讶,她原本的打算是陪两位老先生喝杯茶散散步来着。

当了一辈子警察,卡莱尔探长岂能看不懂玛丽的神情?他笑着开口:"菲利普·路德先生想要真实案件当做素材,那可真是找对人了。我和巴顿合作了三十年,办过的每一件案子我都有记录,大案是收集报纸,小案是我自己的案件记录。我们两个人退休之后闲着无事,收到路德先生的来信后,便把有趣的案件整理出来,说不定其中就有能激发作者灵感的素材呢。"

那可真是……太有心了。

能碰到这样合作的两位先生,玛丽觉得自己可以说是撞了大运。

卡莱尔探长和玛丽拉家常的功夫,巴顿探长就已经把厚厚一沓文件拿了过来,玛丽一眼就分辨出其中既有剪报,也有文稿。

"谢谢你们,"玛丽真诚地说道,"如果不介意,我能借用一下你的书房,卡莱尔探长,帮助路德先生初步筛选一下案件吗?若是看到有价值的案件,我也可以代替路德向你们询问细节。"

"当然可以。"

卡莱尔探长是个很好说话的人:"我去请我的女儿为你们倒杯茶,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玛丽小姐。"

一进入书房,玛丽立刻就进入了工作模式。

她翻开文件,两位探长保持了工作三十余年的好习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文件是由警察整理的,条理分明、简单明了,就算是剪报,也剪的整整齐齐,挑选了最为关键、最能展现案件全貌的报道。

而且,他们选用的都不是什么涉及隐私的资料。要么是过往的公开报道,要么是卡莱尔探长根据自己的探案日志总结出的案件陈述,既保护了案件当事人隐私,也保证玛丽能够看懂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愧伦敦著名的两位探长啊。

他们两个的名声很是响亮,连玛丽的房东太太都能叫出卡莱尔和巴顿的名字,说是二十多年前,两位探长联手破了不少大案,是鼎鼎有名的黄金搭档。

听起来就像是现实中的福尔摩斯与华生。

玛丽迅速地翻阅完所有的文件,最终看中了两个案件。

一个是发生在泰晤士河工厂附近的杀人案件——那个地点玛丽很熟悉,就在汉普的工厂附近,每天爱尔兰姑娘玛丽·摩斯坦要从白教堂区去汉普的工厂上班时都要经过的一条街区。

两位探长整理的文件中有很多谋杀案,玛丽承认自己就是被熟悉的地名所吸引。而案件本身也相当曲折。一开始案子交到卡莱尔探长手中时,他以为不过是普通的工人斗殴酿成的恶果,却没料到深入调查后,竟然同街头帮派有关。

这个帮派活跃在泰晤士河沿岸的工厂之间,斗殴、犯罪搞得附近地带乌烟瘴气,苏格兰场忙活了两年也没什么进展。卡莱尔探长和巴顿探长联合起来,顺着一起谋杀案展开调查,竟然牵扯出了一系列帮派纠葛。

从两位探长短短的描述之间,玛丽就已经读出了当时调查有多么惊险刺激,以及隐藏在案件背后,涉及到伦敦黑帮的存在。

一年之前玛丽听说宾利先生去过伯明翰,还对当地臭名昭著的黑帮剃刀党向往不已呢。而现在,活生生的黑帮故事就摆在了玛丽面前呢。

她觉得,若是经过深入询问调查,再动笔创作的话,以伦敦黑帮为主题的悬疑故事,一定会写的非常精彩。

但这样的故事,五六万字是注定无法结束的。

玛丽现在还处在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按照她的创作速度,玛丽觉得自己还没有创作长篇小说的条件——一个五万词的故事就要花费她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三十万词的故事岂不是要半年?

尽管故事可以连载的更长、稿费更多,可万一她的长篇小说无法过稿,其中耗费的时间成本,玛丽承担不起。

题材很好,但现在不急着写。

玛丽这么想着,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起案件上。

比起涉及黑帮纠葛的谋杀案来说,这起案件不仅不那么严肃,反而非常……有趣。

用有趣形容是因为,这是一起诈骗案,诈骗手法也很简单——找个英俊潇洒的花花公子,说是自己有了孩子来讹诈抚养费。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有钱公子哥或者贵族身上,要是受害者真的背着风流债,往往即便明白是诈骗,也会选择付钱,免得对方纠缠惹上麻烦。

但这起案件不是。

玛丽啼笑皆非的是,这起诈骗案的受害人,是鲁道夫·巴顿探长!

"鲁道夫·巴顿,"玛丽看到人名是不可置信地抬起了头,"不会是重名吧?"

卡莱尔探长:"要是重名,我何必把这种案子整理在文件中呢,玛丽小姐!"

玛丽:"……"

看不出来啊!巴顿探长看上去就是性格严肃、相当自律的人,竟然还碰到过这种事情?这下玛丽甚至都不想看卡莱尔探长的笔记了,本着八卦精神,她直接央求卡莱尔探长亲自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