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失言(2 / 2)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1819 字 22小时前

姚氏虽不是大户人家出身,却懂得感恩知礼,感念魏家的照看,尤其感激魏老太太与魏信。

早在魏文杰几兄妹被送回江宁时,姚氏就经常借着给魏老太太请安的机会,去看望他们兄妹,亲手给几个孩子缝鞋袜什么的。

等到魏信凶信传来,姚氏对魏家这几个孩子越发怜惜。虽有心报恩,可两家家境天差地别,本家又有孩子们的亲祖父、亲祖母,也轮不到她这个出了五服的长辈说话。

而后,姚氏随着儿子到任上,离江宁就远了,轻易听不到乡音。

还是端午节时,魏德的舅兄到满城看望妹妹、妹夫,说起家乡事,姚氏才听到文杰兄妹被魏家大房挤兑,举家进京之事。

而后,魏德吩咐长子进京,通过顺天府举人登记,才寻到文杰兄妹的住处。

按照姚氏的本意,是想要让儿子将文杰兄妹接到身边照看,以报早年恩情。

可魏德听儿子回报,文杰兄弟都已经中举,如今进京是为了会试之期。魏家兄妹已经买房置地,落户京城。几兄妹跟着养母,曰子过的还算富裕,又得权贵人家照拂。

魏德便没有进京接人,只使人给魏文杰传了几次书信,叫他们兄弟安心备考。

魏德心中也在犹豫,不知道这恩情该怎么报。要是魏家兄妹曰子过的紧张,不过是舍些银子;可他们兄妹不缺银子,自己只能另辟蹊径。

要说提挈前程,他一个七品知县,还真是有心无力。

等到文杰落第,魏德才想起还有个办法,那就是将文杰接到身边教导,以期下次会试。因此,才借口衙门书吏缺人,将文杰叫到直隶。

没想到,一片好心,落在权贵眼中,就成了别有用心。

“立名九月就使叫文杰过来了,文杰是挂念着文志会试,才拖到冬月才出京。”曹颙对曹颂道:“若是立名真有攀附之心,也不会两入京城,都不到家中。天下之大,喜钻营的小人多,也不乏重义气的仁人君子。”

听到第一句,曹颂便知道自己误会了。

曹颙升直隶总督的旨意,是十月初才下的。别说魏德一个七品知县,就是曹家兄弟,一个在御前,一个是京堂,之前也没听到半点风声。

他羞愧不已,站起身来,冲着魏德做了个长揖,道:“是我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这里给立名兄赔罪了!”

魏德没想到曹颙会直言捅破窗户纸,也没想到到曹颂会躬身认错。他忙站起身来,从座位上避开,道:“实不敢当,总镇大人快请起……”

曹颂却不容他避让,仍是对着他做了个长揖,才直起腰身,讪讪道:“在京城看惯了大家耍心眼,都让人蒙了心窍,瞅着谁都不像好人了!”

魏德倒是不好说什么,曹颙问了几句江宁旧事,气氛才渐渐缓和起来。

等魏德走后,曹颂搓着手,对曹颙道:“大哥,我说错话,得罪人了。”

曹颙叹了口气,道:“以后再说话,还是三思,不要不留余地。魏德是君子,话说开了也就罢了;若真是个有谋算的,被当众揭破,还不知心里会怎么嫉恨!与人交往,坦荡君子,固然值得尊敬;无耻小人,也难免碰到,即便看不过眼,也要应酬。古往今来,多少君子倒在小人的攻讦下。若是你觉得受不了,还不若赶紧上折致仕,以免身受其祸,让我们跟着糟心。”

曹颂羞愧不已,低着头道:“是弟弟猖狂了,只想着在大哥的地盘上,又喝了几盅酒,言语就放肆了……往后长了教训,再也不敢……”

*驿站,魏德房间。

见文杰提着大包小包回来,魏德目瞪口呆。

“都是世叔母预备的,这是给叔祖母的人参同灵芝,这是给婶娘预备的首饰同料子,这是送叔叔的砚台,送堂兄的两盒湖笔,给两位妹妹的荷包……”文杰小声说着。

因族叔是先回来的,曹颙夫妇便吩咐他将这些见面礼拿回来。

不是他自专,没有问过族叔之意就受了礼;而是身为晚辈,他只能听吩咐,也没有多嘴的余地。

况且,他也晓得,曹颙夫妇准备得这么妥当,还是因他的缘故;他要是推三阻四,倒显得不知好歹。

魏德看着这些东西,半响方摆摆手,道:“知道了,不早了,你也早点安置去吧……”

等到文杰退下,魏德在炕上,却是辗转难眠。

自己真的那么坦荡么?在听说新总督便是与侄儿家有旧的曹颙,他没有过窃喜与期望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