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胡不食肉糜(1 / 2)

文娱救世主 浙东匹夫 2763 字 1个月前

普天之下的艺人经纪套路千千万万,但大致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阵营。

一类是好莱坞caa式的,艺人有专门的经纪公司,而且经纪公司只管帮助艺人利益最大化。这些经纪公司或许有很深的业内数据资源、一旦某导演/编剧/演员想拍一部戏,经纪公司都能提供一站式打包服务,把还欠缺的那些岗位上的候选人手补齐。

但纵然如此,这些经纪公司也绝对不会捞过界,不会亲自下场去制片或者宣发,以免同时代理双方、造成利益冲突。

当然,之所以caa和其他好莱坞的经纪公司能共同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加州法律和加州演员/导演/编剧工会的管束所致。这些法律和工会规定经纪人不得直接或间接涉及电影制作、发行工作,并且佣金上限不得超过10%。

另一类就是东亚国家的“家长式”了。从当年香江的tvb,到后来东夷看着跨度很大,其实核心就一条:公司既宣发/制片/出唱片,也承担艺人经纪。

经纪公司既是踢球的也是裁判的,“黑哨”自然就免不了了。因为影视剧本来就是公司投资,为了影片利益自然要拼命压制作成本,开给旗下艺人的片酬自然是相比米国同行而言低得可怜。

但这种模式也有自己的好处,因为资本方知道艺人会长期跟公司一起走下去,所以压榨片酬的同时,也舍得给艺人砸宣传资源,把艺人尽可能捧红,听话、愿意被奴役的艺人也能得到更多机会

很多喜欢听娱乐圈段子的人,往往喜欢拿“刘天王来参加央视节目录制都蹲后台吃盒饭、大陆某二三线小生却吃不了这个苦要求给包厢吃大餐”这种段子来印证“港台大腕艺人脾气好、艺德佳”。殊不知这件事情虽然是真的,背后的原理解释却跟**丝们的理解大相径庭:在tvb,再“天王”的巨星也有可能被枪顶着脑袋逼拍戏,再天王的巨星在邵逸夫面前也是一条狗,所以他们被虐习惯了,才养成那一身谦卑的美德。

而在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可是不会刻意费劲儿去捧谁的,因为他们知道所有艺人都是caa的,跟任何一家制片方之间都是一锤子买卖,没什么信义人情可言。

在东夷,随着新世纪以来棒子跟随米国爸爸一样,把“艺人与制作公司之间的签约年限不得超过7年”这种不伦不类的法条学过来之后,s-m和yg等各大娱乐公司就纷纷改捧组合、不再往solo身上投入过多资源,这就是资本对于法律调整的自卫性反应。因为公司知道,只有组合的招牌,才是哪怕艺人跳槽也带不走的。既然无义可言,干嘛还往“人”身上砸宣传资源呢?

东亚家长管理模式和好莱坞的“艺人是经纪公司的客户”的模式各有千秋。

前者让那些不需要独到才能、但又可以让人火的大路货岗位,可以找到“在外貌才艺条件基本相当情况下、挑出愿意卖-身卖得最便宜的人”来演。

后者让那些有独一无二、天下无人可替代技能的绝世天才,可以更加不卑不亢地争取到利益最大化,以及更加不被掣肘的艺术创作环境。

就好比奴隶制纵然千错万错,有一点是不会错的:至少奴隶没有失业问题。如果奴隶足够忠心耿耿,上战场的时候主人才舍得把自己收藏的神兵利器交给奴隶使用。而雇佣兵就只能自带装备了。

东亚家长管理式的艺人经纪,至少能让愿意出卖自己的人有更多活儿干,被更多渠道资源捧,就好像签了买断合同的写手总能比分成制拿到更多推荐位。

而在好莱坞,那些才华出众程度不够独的人,想廉价卖-身都没机会,因为法律不让他卖得太贱。

上述这些道理,前世的顾诚根本不懂,也不屑于去懂,因为他那个时代大数据的精确推送已经把所有内容产业的“中介环节”消灭了,资源的配置效率非常高效。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经纪人”在2040年就是个历史名词。

这些道理,是他回到这个相对原始的时代后,在三年多的生活中渐渐体会出来的,看多了猪跑,也就知道了肉味。

最初的顾诚,高屋建瓴地看不起那些不够独的内容生意。几年地气接下来,他才不得不放平姿态:如今的时代还没发展到那一步,东亚家长式的中介制度,至少还有十几年的存在价值。

首先这个国家的消费者就不够懂怎么欣赏“独”的技艺,消费者都没成长出分别心来,内容提供者也没法曲高和寡。

……

是夜,江南会。

十几个妹子又紧张又激动,看着这座号称华夏第一会所的牛逼销金窟,满满都是好奇。

至于桌上的美酒佳肴,倒是被彻底无视了,谁也不是来这里讲究吃喝这些俗事的。

“诚哥请那么多女生来干嘛?不会是想开无遮大会吧?好羞耻,不过为什么又好期待呢……”几个得到了龙套角色的女生如是想。

“只可惜女一号已经定了赵丽莹,唉,要是还没定之前先请我们吃饭就好了,到时候就看谁伺候起来卖力。现在都已经这样了,谁还耐烦伺候人。”也有个别特别放得开的,什么都敢想。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