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驯马(1 / 2)

战国明月 七月新番 2676 字 16天前

从这一日起,接下来的两天的行程里,每逢停下驻扎时,虽然平原君在各县的庄园里送来的美食照旧,但赵括再也没出现在案席上。

第三天,他们已经离开了贝丘县,抵达了邯郸东面两百里外的清河。

战国时的黄河在下游一分为二,分别入海,清河便是西面的支流,与东面的浊河并列。清河比较宽,河上没有桥梁,渡船渡人需要时间,平原君想到连续三天赶路,众人都有些劳累,便下令休憩一下午,明早渡河。

明月在中午的餐饭时,特地让庖厨和竖人推着一车从贝丘县城买来的饵饼,随他去那一百名兵卒驻扎的地方飨士。

因为这些天明月几乎每顿都会想方设法给这一百兵卒加餐,要么是一大釜肉汤、鱼汤,或者是与他们所吃的干粮“糇”不大一样的主食,所以他和庖厨们甫一出现,便引发了一阵欢呼。

春秋晚期,石磨已经被鲁班发明出来,这使得中国人的食谱被大大拓宽。这所谓的饵饼,便是将难以咀嚼的麦、豆磨成粉状物,再揉捏到一起蒸熟后方便携带的食物。因为较为精细,所以中人之家很喜欢食用,但对于底层的兵卒而言,这并不是每顿都能见到的食物,见状顿时欢呼着拥过来,伸直了手争抢。

“放肆!”赵括这会也有点百夫的样子了,按剑一声怒喝,兵卒们便缩了回去,排好队伍,按照顺序领取,赵括还让他们领完饵饼后,都大声感谢一下长安君。

“谢长安君!”

声音连绵不绝,穿着一身灰布衣服,脸有些脏的赵国士兵一手捏着饵饼往嘴里塞,另一只手拿着竹子砍成的“杯子”,用来盛放肉汤菜羹。他们就是赵括所谓的“精锐”,不过这些“封建军队”和明月心目中的真正精锐差距甚远,等到了齐国安顿下来后,有的是时间改造他们。

在赵括的引领下,明月和他在今天临时搭建的简陋营地里绕了一圈,赵国北临胡代,在赵武灵王的号召下,赵人已经抛弃了狭窄的意识,胡人那方便行军的毡帐被他们引入内地,普及开来。

帐篷内部的构造并不复杂,席地的草席,灰色的被子,还有长短兵器,这些都是行军预备的物资。每个帐篷能住一个什,帐外都有一辆牛车,可以将扎营的物品收纳运送,如今老牛懒洋洋地嚼着干草,随行照看牛马的圉人牧人见到长安君,低头哈腰。

在赵括晚上歇息的地方看了一眼,发现跟别处没什么两样后,明月笑道:“括子和兵卒们同甘共苦,完全打成了一片了。”

“那是自然!”

赵括有些自矜自得,但想到自己那天想都没想就抛下兵卒跑去和平原君大吃大喝,又有点惭愧,再度向明月感谢道:

“多亏了长安君的提醒,直到如今,我才领会了当年父亲带兵时,为何要先将王室赏赐全部分予兵卒,与他们均衣食,还对一些麾下的将吏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唯有如此,才能得士卒效死啊。”

明月见赵括有如此觉悟,别提多欣慰了。

吴起的事迹,赵奢的做法,乃至于后世数不清的案例证明,在冷兵器时代,将帅对士兵投人的感情愈深,士兵回报将帅的感情愈烈,尤其以千人以下的小规模部队最为显著。

而将帅若待兵卒如路人,兵卒也犯不上为他们效死。

至于为了国家为了大王?这只能骗骗一心出名的年轻游侠儿,底层士兵可没这觉悟,就连秦人也是纯粹是为了首级田宅而战的。刀山血海就在前面,他们知道战场上的恐怖,空喊什么赳赳老秦的虚假口号,忽悠不了任何人,这也是商鞅变法前秦人被魏军打得抱头鼠窜,商鞅变法后有军功爵激励,立刻吊打山东六国的原因。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赵括初次为将便是长平之战,那时候的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可骄傲得不行,东向接受军吏朝见,麾下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赵王赏赐的金帛,他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

这种与赵奢领兵背道而驰的作为,明月也不知道他这是在自污让赵王放心呢,还是根本没有意识到。总之,都使得赵括难以得到士卒拥护,为长平之败埋下了伏笔,此举也广受后世诟病。

如今赵括总算是幡然醒悟,迈出了与历史上不同的一步,虽然只是一小步,但足以让明月多了几分训练好这匹马的信心。

他拍了拍赵括的肩膀,勉励他道:“括子,楚国有句话说的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接下来,在兵卒们吃完饭食后,赵括吆喝着他们操练了一番,因为都是老卒,列队已经有模有样,赵括也没有对他们这群人过于溺爱,而是有迟缓者必惩,这让明月放心了不少。

孙子兵法上也说了,虽然要爱士卒如婴儿、赤子,但切勿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若如此,则兵卒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赵括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果然是有一点统御之才的,再加上他出身极佳,乃是威名赫赫的马服君之子,光这个身份能让兵卒中的老油子也不敢造次,只要再用点心,指挥这百人,还不跟玩似的?

当然,这匹不知未来是良是劣的小马,还是需要人不断鞭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