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影站着未动,似是有些犹疑。
道袍男子也不催他,只安然视之,温和的视线带着缕缕暖意。
被这样的眸光注视着,初影的身形又开始颤动起来,好一会儿后,方才低应了一个是,提步上前,坐在了竹椅之上。
道袍男子满意一笑:“是真英雄,当不拘小节。”
一面说话,一面亲手斟了盏热茶,沿竹案推了过去:“虽非寒夜,这秋雨桂香、故友对坐,以茶当酒,当浮一大白。”
语毕,当先捧茶,一饮而尽,那举手投足,倒还真有几分尽饮杯中酒的豪气。
初影显是被他感动了,虽不曾言,喉头却是“格格”数响,一息后,亦将盏中茶水饮尽,复又以袖抹去嘴角茶渍,赞了句“好茶”。
却是不复之前拘谨,亦如对方一样豪爽起来。
道袍男子拊掌笑道:“如此才好。”
说着又替二人斟满了茶,示意初影慢饮,他这厢便浅啜了一口,徐徐问道:“池州府铜陵县汤家那个孩子,如今可好?”
初影一愣,旋即似是想起什么,恭声道:“回大人,铜陵县并无异动,那一家人在属下等严密监视之下,连汤家倒台都不知道。”
道袍男子点了点头,轻轻转动着手中茶盏,眉眼被温热的茶烟拢着,有些看不清。
“杀了吧。”
很清润的语声,与方才论及英雄大义之时的语气,如出一辄。
初影再度一怔。
然而很快地,他便又沉声道:“是,属下这就去……”
“只杀知情者并那汤小公子便是。”道袍男子打断了他,语中含着一丝悲悯:“不知者,自是无罪,便不必多杀无辜了。”
初影没说话。
然而,他的坐姿却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方才的豪爽,已然被恭谨所取代。
再过一息,他无声地站了起来,退回原处,仍如方才那般束手躬立。
不,应该说,现在的他,比前一刻更加恭谨了。
道袍男子似是没瞧见,只凝目打量着茶盏,许久之后,忽地清醒了过来,扫了初影一眼,目中有着几缕讶然:“你还在?”
“属下领命。属下告退。”初影立时叉手说道,退行数步,直至阶下,方才一个转身,消失在了雨幕中。
道袍男子拂了拂衣袖,置盏於案,旋即顾视四周,眉头微蹙。
“尘清。”他唤了一声。
“来了。”院外响起稚子应和,辅以“啪嗒”足音,不消多时,那总角小厮便走了进来,躬身问:“大人有何吩咐。”
“把这两只茶盏扔了罢。”道袍男子指向案上两盏,眉目一派温润。
那叫尘清的小厮探头瞧了瞧,小嘴巴便鼓了起来,嘟囔道:“这虽是粗瓷的,不值两个钱,可那也是钱呀,大人的口俸又不高,偏是忒爱个干净。”
他一面收着茶盏,一面嘀咕个没完,显是对自个儿的主子全无惧意。
道袍男子竟也不以为忤,望他两眼,忽地摇头失笑,探手自袖中取出一方干净的青帕,递了过去:“快抆一抆罢。”
尘清呆得一刹,忽地醒过神来,忙向唇角一抹,却抹下了半掌黑红,那焦香混和着甜香涌入鼻端,正是烤红薯的味道。
他一下子小脸儿涨红,知晓偷嘴露了馅,看着那帕子却并不敢接,喏喏地道:“奴才……奴才……”
见他小脑袋快埋到胸前了,道袍男子不由忍俊不禁,将帕子再往前递了递,温声道:“好了好了,我又没说你什么,快抆净,莫叫姜伯瞧见。”
一听姜伯二字,尘清立时脖子一缩,飞快接过帕子向嘴边乱抆着,口中不住央求:“大人,大人,您可千万别告诉姜伯奴才吃了红薯,奴才最怕他唠叨了。”
“现下你倒知道怕了。”道袍男子摇摇头,神情十分宽纵。
说话间,尘清已然抆净了嘴,顺手便将那帕子塞进袖笼,涎着脸笑道:“大人这帕子肯定也不会再用了,便赏给奴才吧,奴才不像那大人那么爱干净。”
道袍男子闻言,似颇无奈,隔空向他额头点了点:“你这小子,也就姜伯能治你。”
尘清“嘿嘿”一乐,快手快脚将案上茶盏收起,沿游廊而出,正要去拿廊下倒放的油伞,忽见一白发老叟自院外而来。
他登时大骇,抓起伞“哧溜”一下便蹿了出去,须臾不见踪影,反吓得那白发老叟险些没扔了伞,待瞧见是尘清,不由喝道:“院内不许乱跑。”
只可惜,尘清早就跑远了,自是听不到他的喝止。
道袍男子自亦瞧见了来人,便笑着劝道:“姜伯,算了罢,尘清还小,规矩要慢慢学。”又问:“可是有事。”
那姜伯闻言,这才想起正事来,忙在阶前立下,愁道:“大人,家里没米了。”
“又没了?”道袍男子似颇讶然:“前几日不是才当了几套夏衣么?银钱花尽了?”
姜伯愁色愈浓:“大人,您忘了从当铺回来的路上,您就买了三部书么?这就花去了一多半儿。前两日,大人又去了朱家一趟,给那朱太太留了些钱,又花了好些。剩下的钱,也只够买三升糙米,哪里够吃?”
他唉声叹气地,虽并不曾抱怨什么,可是,始终安之若素的道袍男子闻言,竟自窘迫起来,语中亦没了方才的从容:“这个……这个……我一时却是忘了。”
语罢,转过头似是不敢再看姜伯,飞快地道:“既如此,我这就去写一幅字,劳姜伯明日拿去换些米粮。”
话音未落,便掀帘进了屋,那身形,很有几分落荒而逃的意思。
姜伯立在雨地里,看向那兀自晃动的布帘,目中既有欣慰,又有心疼。
“刷啦啦”,竹叶摇下细雨,这清贫的小院中,似有清香萦绕,久久不去。
谢谢攘皮子肉夹馍拌、吃饱卧倒、一秋鹤舞、深心未忍轻分付、kaiyu、银烛饮泪童鞋的打赏。另外,昨天那个注,发文的时候居然忘了写注解。那段古文摘自南宋陆九渊《好学近乎知》,我看见有位亲帮着注解了,谢谢亲。最后,求个推荐票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