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人什么的,和蜜蜂的关系不大。
一来是出于“花小钱办大事”的抠门心态,蜜蜂一直不喜欢找代言人,二来蜜蜂有自己事实上的代言人,就是马竞自己啦。
对于引领智能机时代的苹果公司,国内外的科技公司都在积极且专注的研究和学习着。学没学到什么精髓不敢说,但是让ceo、创始人像乔布斯一样,穿着黑上衣蓝裤子站上新品发布会的舞台,这一招却是普及率最高的。 ony的“姨父”、基米的雷布斯、煤厂的老黄,以及蜜蜂的小马,都是爱主持发布会的主儿。
当然,除了出席发布会,马老板平时还是很忙的。和其他逐渐偏向管理工作的创始人不同,马竞虽然不在做产品的第一线了,但头上还带着首席架构师的帽子,依然在为第一线提供弹药。
在这个搜索引擎技术还在不断完善的当下,马竞事实上充当着超级搜索引擎的作用,随着知识越来越多,检索知识越来越难,他在研发体系里面的地位和重要性反而在一天天不断提高。以至于马董需要分别带领好几个技术团队,分别负责更新维护bc编程平台、游戏引擎以及各种开发工具,从而为一个个新产品提供着强有力技术支持。
像是疯狂足球虽然不是他开发的,最早的那个规则模拟器以及3d引擎的第一个版本却是他自己开发的。
马竞有一个事实是没有胡说的,那就是他的确对预测足球比赛很感兴趣。
早在06年世界杯的时候,刚刚得到e7u的马竞就尝试过,至于结果自然是交学费了。
预测球赛的结果,这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
对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越低,这件事就越容易做到,反之要求越接近100%精确预测,难度就会呈几何级数上升。
只要回顾一下交战双方的历史成绩、最近状态,甚至只是单纯比较两边队员的转会身价,就已经可以有八成以上把握猜对谁将是最终的赢家。同盟之间打默契球、
只可惜,现实不是游戏,尤其不是比较一下“实力分数”就能预测输赢的国产网络游戏,无论是在各国联赛里,还是在俱乐部杯、欧洲杯、世界杯等杯赛上面,总是不乏强队莫名其妙爆冷输掉比赛的情况。
至于输掉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有大意轻敌被人偷袭的,有腰酸腿软状态下滑的,有赛程冲突主动放弃的,也有打人情球故意送分的,更有裁判黑哨球员假球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算尽比赛就变得麻烦重重。
马竞一开始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胜率计算方法,因为他觉得这样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他使用的是更加科学更加复杂的预测方法,打算给每一个比赛的参与者建模。
一开始只是对运动员进行建模,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建立属于每个人的行为模型与能力模型,只要数据足够详尽足够精确,就能让他的“模型人”无限接近其本体原型,相应的“模型人”之间模拟比赛的结果也就越来越接近真实结果。
理论上来说,足球比赛的结果完全是由足球的落点决定的,那么完全可以用物理模型来测算足球的飞行轨迹。
如果给每名球员的所有触球部位,都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剩下的就是一道简单的物理题了。
一个重量400多克的弹性球体,连续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求其后运动轨迹。
这样的问题,对于早就发明了弹道计算机的人类来说,当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毕竟足球的体积更大,速度更慢,所处的环境也更加温和。
不过可惜,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
现实的情况是,彻底剥离人的因素,把足球比赛当成机械的力学题来进行求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球员、裁判、国际足联、体育厂商、足彩公司,以及千千万万的球迷,每个参与者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这项世界第一运动,想要排除所有人的影响,简直痴人说梦。
乖乖交了学费的马竞,不得不把教练员,以及裁判员,甚至球迷团体这些同样影响比赛走向的人都纳入到比赛模型当中,为此不得不查阅了许多心理学行为学,乃至城市经济学的资料。
不过绕是如此,几年时间下来,他的马氏足球模拟器还是不够精准,白白交了不少学费,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是在缘木求鱼来着。
好在这些成果也不是全然无用,蜜蜂的五人足球ol、踢球机器人,以及后来的疯狂足球,都从这里面获得了不少资源支持,也算是废物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