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的ces,2月底的mwc,本来一个在北美安静地卖着电脑、游戏机还有mp3,一个在西欧快乐地卖着手机,彼此相安无事。
但是在智能手机这个逆天杀神出现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mp3躺尸、掌上游戏机待毙、pc衰退,家用游戏机虽然有所增长,不过更新缓慢的它年销量连pc的一半都没有,就更加不能和超10亿的智能手机相提并论了,而只有十来年历史的智能手机,却是奇迹般后来居上,成为了消费电子领域的第一大阵营。
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为了不躺尸,也都争相开始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无线化改造,不光手表、音箱和电视要支持无线,就连灯泡、插线板还有洗衣机,都被装上了wifi或者别的通信手段,是以两个大展之间争夺展商展品与游客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对于厂商来说,到底是两个展会都参加,还是分清主次有选择的参加其中一个,又或者干脆学苹果和微软,直接自己举办专题发布会,安静地当自己的主角,自然要有一番考量。
蜜蜂虽然也有了自己的年度发布会,但是出于开拓国际市场的考虑,这两个展会却是都要参加的。实际上,先期的布展团队早在“去年”就已经飞去了那边,航空托运的展品也都顺利送到,他这个大老板和形象代言人只需要赶在开幕前,及时到场并且发表他的keynote主旨演讲就可以了,所以还可以在元旦小长假里面和老婆孩子呆在一起。
无论是mwc,还是ces,蜜蜂并不愁拿不出东西,不说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的智能机器人以及碳管芯片,就算是其他已经逐渐大路化的概念,比如vr和可穿戴,马董也能从他的百宝囊里掏出一件来。
当然,最终能不能顺利上市,可就不好说了。所谓的“蜜蜂三大世纪悬念:机器女友何时降价?蜜蜂眼镜何时上市?全碳产品何时量产?”不但国内网友非常关心,在国外也有相当多粉丝在关注着。
然而,很可惜他们这次恐怕还要失望了,马竞这次带去的主题和这三个都没有关系。
高智能仿生机器人产量太低,尽管售价高昂但是总营收其实并不高,是以db早就改了宣传策略,把宣传资源投给更好卖的电子宠物玩具。本次ces上并不会有show波t亮相,反正这些机器人的技术独步全球,皇帝女儿不愁嫁,自然不怕曝光率太低。
另外两个产品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核心元件都依赖马竞的“手工”制造,导致它们的产量非常有限,自己用都不够,根本没办法对外销售。
当初对外销售c1全碳手机,更多是为了证明蜜蜂的碳管相关专利的真实性,以此加重自身专利库的份量,从而使得蜜蜂在专利交叉授权时可以获得更多优势。至于有没有竞争对手吃了这发烟幕弹进而误判了形势走进了沟里,马竞他们却是根本不在乎的。
飞机正在跨越太平洋,马竞没有如其他人那样戴上眼罩睡觉倒时差,而是闭上眼睛看起了一部电影。
这部国产电影的内容里同样也有着客机与太平洋。
故事发生在一架老旧的波音747飞机上面,它载着9名乘客、3名飞行员以及两位飞行员,从太平洋小岛幸运岛起飞飞往亚洲,结果乘客携带的一个古生物化石突然发生异变活了过来,这只凶悍的“小黑猫”残忍地杀死了好几个人。最后机长先生打开机舱门与之同归于尽,然后一位空姐临危受命,坐上驾驶座把飞机开了回来。
这部号称中美合拍的《绝命航班》其实非常地本土化,里面充满了国产神剧的脑洞和省钱技术,以及主旋律。
作为全国首部3d空难题材电影,飞机根本没有失事,妥妥的名不符实。就连当了一把英雄的机长先生,也在飞机安全降落后再次出现,硬是把一出恐怖片拍出了happyending(大团圆结局),和片头那个金灿灿的龙标简直相映成趣。
剧情坑爹也就不说了,毕竟大家都知道灾难片容易遭遇审核灾难,这个不让炸那个不许毁的,作为首部空难片,能够过审并上映已经是类型片的巨大进步了,为了过审让结局阳光些、弘扬下正能量并没有不好。
这部片子最值得吐槽的地方还是那只“三年动画”水平的怪兽。
“三年动画”是一个网络词,形容那些不专业、粗糙难看的3d动画。
影片一直没有说明这个反一号的身份,只说是能够变形牙尖爪利还有毒的史前怪兽,但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一只毛皮光滑闪亮,可以装进背包的小黑猫,瞬间出戏有木有?
通常怪兽片都会选择巨大冷血动物作为守关波ss,它们冰冷的鳞片、诡异地竖瞳天然带有威胁感,再加上巨大体型带来的压迫感,能够很好地营造惊悚片该有的恐怖气氛,张口吞人的恐龙、十几米长的食人巨蟒,还有各种食人鳄,都是怪兽片的常客。
显然制片方创新推出的黑猫怪兽失败了,本来就没有多少威胁感的黑猫,经由糟糕3d建模而生成,反而显得略萌。
于是,参与这部电影制作的逸快特效,就被网友怀疑是“黑猫之父”,进而喷了个爽,连带着马竞也被人专门点名,让他去看看。
此刻正好飞行在太平洋上空,于是马竞想起了这部片子,翻出来在脑海播放着,借此打发时间。
实际上,逸快特效承接的只是其最擅长的场景环境制作以及3d转制两项任务,那只卡通小黑猫真心不是他们制作的。
其实公允的说,逸快的活儿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惊鸿一瞥的地面场景,还是飞机外的高空场景,都可以说是达到了好莱坞一般影片水准,绝对可以说是对得起制片方掏的每一毛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