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团队不甘就此散伙,索性转进去做儿童视频,欺负小朋友不会屏蔽广告、系统推荐啥点啥,硬是靠着蹭关键词、蹭ip,居然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不过他们的好日子也要到头了,总局的老爷以前只盯着电影和卫视,网络视频才能野蛮生长,现在人家将注意力转了过来,网络主播都被要求多穿衣服多用文明用语,这种明显不合格的“儿童作品”同样活不长久。
收回视线,张许瑶从包袋里摸出一张胸卡挂在脖子上,朝着不远处的摄影棚走去。
验明身份顺利进入,一座四四方方的玻璃房子出现在她眼前。
“哇哦,”抬头看着巨大的玻璃盒子,张许瑶忍不住咋舌感叹:“这鱼缸也太大了些!”
“不是鱼缸,”旁边有人出言纠正:“说了多少次了,这个是战斗舱。”
这座战斗舱可不一般,它是用钢材和25毫米厚的防弹玻璃搭建而成,能够抵御手枪级别的攻击。蜜蜂影视第一次举办室内的机器人格斗比赛,为了以策安全,特地向美国同行取经,引进了这东西。
张许瑶撇撇嘴,“好吧好吧,是遥控车争霸用的战斗舱。”
接话的黑衣青年翻了个白眼,“是rc车,不是遥控车。”
“欺负我不懂英文?rc不就是radio control的缩写,翻译过来不就是无线电遥控?”
“嘿!”小哥当即怼了回来,“抠字眼就没意思啦,同样是无线电遥控,rc车和遥控玩具车完全是不同的物种好么!”
和其他大部分高新技术一样,rc无线电遥控最初的应用场景也是战场,被用在无线靶机、遥控炸弹、电视制导导弹这些东西上。二战结束后,这项技术也和其他无线通讯技术一样,逐渐转入了民用。
比之普通的遥控玩具,rc模型有着类似真实原型的机体和引擎,普遍使用小尺寸内燃机或大功率电动机,动力非常强劲,加速能力甚至能秒杀超级跑车。它们的控制方式不是玩具的开关式控制(左转、右转、开关油门),而是更加复杂的模拟量控制,玩家可以精细控制方向以及加减速,从而可以做出类似车船飞机的机动动作。
上世纪60、70年代,rc遥控模型逐渐风靡开来,受到一些成年玩家的喜爱,尤其是无需空域水域的rc车,更是火爆一时。
有了车当然要有比赛,一开始还是正经的赛道竞速和场地越野,后来有人觉得这些不过瘾,竟是想出了rc车大战的主意,真车互怼太危险伤人要蹲监牢,换成rc就没事了。
再后来,这项活动逐渐发展成自制机器人擂台战,先后于1994年和1999年出现《robot wars us(美国机器人战争)》和《robot wars(博茨大战)》两档电视真人秀节目。
说是机器人,其实是增加攻击武器的自制rc车,自重和动力远超普通遥控装置,战斗时电锯飞转、大锤猛砸、火焰喷射,场面非常火爆。为了避免碎渣飞溅伤及场边的玩家和摄影机,防弹玻璃战斗舱就成为必须的选项。
这类节目在90年代颇为火爆,进入新世纪后却因为内容模式化而一度陷入沉寂,直到最近两年才随着无人机的普及、网络视频的传播再度火了起来。
恰在此时,国内的网络综艺面临越来越紧的监管压力,迫切需要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场面刺激又自带工程和教育属性的机器人战斗就此进入各大平台视野,先后有多个类似项目上马。
和全盘引进英美模式的同行不同,蜜蜂这边毕竟有着成功举办两届botboxing的成功经验,节目内容和玩法模式颇有些不一样。
为了增加稳定性,robot wars、robot wars,以及其他国内仿款里面的机器人普遍选择多车轴、低底盘,看起来像是放大几倍的扫地机器人。固然行动敏捷、武器犀利,终究和一般人认知的机器人不太一样。
蜜蜂这边bbx3使用的却是缩小版的类人机器人,上半身体型和人类似,有头和手臂,下半身则是类似“pwp大蜜蜂机器人的步履式地盘,借助底部的车轮组机动。
数字生物那边倒是可以提供步行式机器人,不过它们普遍存在行走缓慢、反应迟钝,平衡能力差的问题,用在“蜜蜂杯”那样的机器人足球赛没有问题,用在格斗上却是毛病一堆。面对谁先用地面技谁赢的无解局面,制作团队只能放弃看似原先的方案,改用pwp这样的“半人”方案。
体型变了,原先计划中的拳击、散打、mma也无从施展,最终定下来的是武器格斗,近战用刀棍,远程用颜料枪以及火焰喷射器,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战斗舱的原因。
至于控制方式,同样别出心裁,虽然也是rc模拟量控制,用户终端却不是常见的多通道控制器,而是蜜蜂自家的vr驾驶舱。
驾驶员只要坐进vr舱,视角就会切换到机器人模式,就像是真人驾驶大型机甲一样,看到的也不是玻璃盒子,而是虚拟的战斗场景,代入感再创新高。
“是吗?”张机师撇了撇嘴,看向黑衣青年道:“猴哥,我这就去换衣服练车,机器没问题吧?”
“说了多少次了!我叫侯有德,要么叫我全名,要么叫我德哥!”
“为什么呀?猴哥多亲切?”
“只有猪八戒才一口一个猴哥,你想叫就叫吧,”侯有德摆摆手,“我早上刚检查过,你的机器没问题。”
“好吧好吧,先闪了,”张许瑶摇摇手,转身去了旁边的技师更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