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灾 人祸(2 / 2)

但是自从乙未之乱后,大唐的权威和朝廷的实力,与日具堕,这些北塞延边的分藩诸侯,也开始变成新的隐优,甚至组成联军,参与朝堂的更迭。

直道洛都朝廷的确立,才有所消停,在大势和西军威慑之下,承认了源自北唐一脉的承光帝统。

但是随着张氏专秉国政之后,这些外藩也没少打过清君侧和匡扶天子的旗号,而明里暗中衅边生事,甚至公然拒绝承认洛都朝廷的权威。

而且,为了区别于历史上那些寇边外族,他们将自己的行为成之为——南下就食。

直道十多年前被摄政裹挟着天子御驾亲征,布局大破北藩联军于绕山口外,显然,现今新一代的人口,又开始长成起来了,

如此下来,

保不住,朝廷又得额外增加一大笔开销了。这样从破了登州镇得来的财货和红利,有所缓解的国计,再度变得紧张艰难起来。

作为朝中主兵的领头人之一,他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相比两淮大旱造成的动乱,那些横行于道途的,大多数不过是饥而无食的百姓而已,毕竟还可以事后佣兵剿灭收平。

若是让这些塞北分藩,成功“南下就食”,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最好的结果是朝廷以付出厚利分化瓦解之,令其相争而不能自古南下,或是仅有少量扣边,也可以轻易打发掉;

而最坏的可能性,就是他们联手大举“南下就食”,然后突破延边诸镇的堡垒线,朝廷因此损失大量的人口和财货物资,就算花了大代价,将他们重新赶出去后,还要费力重构延边防线。

而还有一个最不愿意发生的结果,就是这些塞北诸侯,开始相互兼并,然后催生出一个内部短暂统一的庞然怪物来,这也是洛都朝廷不惜暗杀收买分化瓦解,乃至出兵全力打击,也要极力避免的事情。

他霎那间就在脑子中转过多个方案和策划。

两河交界之处的混乱地区,似乎已经提早进入夏天了。

晴空万里无云,骄阳似火之下,连标志性的水泊都明显缩小了几圈,露出满是于裂的泥滩和芦根,

而梁山后山的海市,却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中,

官军再度进剿合围的消息,不但没有吓走这些逐利之徒,似乎不知道这种独特的状况,还能持续多久,而拼命在梁山被官军进剿之前,将本钱和利润尽可能的捞回来。

在这种气氛之下,来自扶桑的铁器,来自夷州和新罗的粮食,几乎是被不计代价的输送给了梁山,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坚持的久一些。

满头大汗的陈渊,正在清点一批新打造出炉的兵器,来了梁山之后,他发现自己变的兼长多能起来,或者说过去的底子和潜力,和严峻的环境和忙碌的日常,给一点点的压榨出来。

大旱饥荒之下,有粮有武力的梁山,自然又得到了许多的兵员,早就恢复老营九都的规模,连带后左右三部人马,也恢复了编制起来,反而是武器有些不够用了,这能用这些铁器临时改制的玩意,暂且凑合一二。

只是,他甚至有些怀疑,这些投奔者,其实是那些官军故意放进来的,以增加梁山的物耗和负担。只不过,这些事情自有人考虑,还轮不到他来操心。

因为他那位邻里的鹏举哥哥,在对付官军的进剿中崭露头角,颇有建树,因此添为如今梁山的左军正将,麾下堪堪也有两千多号人马,主要是那些来投奔的大队小股之中,挑选出来比较擅长枪棒的壮勇。

连带着他亲近的陈渊,也水涨船高的北人尊称为小师爷,担待的是梁山诸位柜头之一的要职。算是这个小小山头的重要一份子。

如今梁山的势力架构隐然成形,罗大头领掌握的老营,是梁山硕果仅存的老班底,也是现今梁山武装的精华所在,聚集了所有的骑卒和机动力量的探马队,则掌握在他的弟弟,罗克敌手中。

而右军正将刘琦,亦是梁山的老人,也是被讳莫如深的变乱之后,仅存的梁山将领,他的班底,主要来自梁山内乱之后,从那些外围据点和附庸势力,收缩回来的人手,算是梁山的第二座山头。

而第三座山头,自然就是陈渊的鹏举哥哥,所统辖的左军了。

而负责辅助事务的后军,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将,而是由好几股势力构成,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来自夷州的义从,主要都是些少年人,由义从头领平将门带领。

似乎受过相应的训练,而颇有章法,充满某种令行禁止的军伍风范。

其次是柯山梦为首的登州旧属,他们的人数最多最杂,但是能打能拼的人不多,反倒是以工匠和商人、船户居多。

而那位罗大头领,则是依靠老营和右军的合力,对于外来户和新人,保持了某种绝对的优势和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