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期集(2 / 2)

一世富贵 安化军 2782 字 16天前

这是今年进士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名叫王镐,河北澶渊人,已经七十岁高龄,颤颤巍巍,眼看着风大一点就要吹倒在地上。据说他原来是道士,按规矩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因为出生的地方好,特旨给了他机会。

先拜长者是通行的规矩,本来仪式开始的时候,是众人互拜罢了,由状元代表大家拜长者,探花代表大家拜状元。徐平来得晚了,只好一一行礼。

期集的主持人一般由进士的前三名担任,今年情况特殊,本来是徐平顶了赵概第三名的位置,结果来得晚,便依然由王尧臣、韩琦和赵概三人主持,徐平便专门当他的探花郎。除此之外,徐平还被分配了主管题名小录和掌酒果的职事,一是看重他现在的地位,再一个大家已经听说徐平家里有钱。兄弟的钱就是大家的钱,几百人里穷秀才不少,免不了要吃大户了。

读书人的规矩多,几百人的酒宴也是井井有条,包拯掌纠弹,文彦博掌仪礼,其他种种都各有人执掌。三百七十七人的进士期集,按排了职事的竟有六十多人,真不愧是大宋官僚的预备队,在官事上都是无师自通。

酒过三巡,大家渐渐放开,都找熟识的人喝上两杯。文彦博自然还是与包拯混到一起,韩琦兄弟同榜同第,自然是与他五哥韩璩在一起,徐平只有程浚一个人脸熟,也凑到了一桌上。

与程浚喝了两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新科进士,面白无须,面色沉稳,来到徐平面前,拱手道:“在下嵇颖,字公实,宋城人,见过探花郎。”

徐平急忙起身回礼。

程浚见徐平站在那里不知说什么,起身附在他耳边道:“嵇公实是本科掌计,云行带钱出来没有?”

徐平这才明白过来,急忙道:“带了,带了!公实兄,不知我该交多少钱?实不相瞒,小弟家里还算殷实,只管照实说就是。”

嵇颖面露难色,过了一会才道:“圣上特升云行为一等,实不相瞒,大家都是把你看作本科第三人。不过赵叔平(赵概字叔平)已为主持,但我这里依然是按你作第三人分配的,这却有些为难。”

徐平忙道:“不妨事的,些许银钱算什么!”

现在期集朝廷不赐钱,全靠新科进士分摊。嵇颖与状元王尧臣是老乡,知道他为人忠厚,又善理财,被推出来做名为掌计的财务主管。嵇颖为期集做的预算是一千五百贯足,按照名次分摊下来,名次高的摊得多,名次低的摊得少,徐平第三人便是负担最重的几个人之一,要出十五贯足钱。

收罢了钱,嵇颖特意对徐平解释:“这只是期集的钱,印制《同年小录》还要另外算。云行掌管此事,算过要花少钱后告诉我,我再征收。”

徐平点头答应了。《同年小录》的编写也是项大工程,时间又紧,编罢了还要找书铺印刷。不过徐平已经决定了,自己年前就制出了一套铅字合金的铅字,正好用在这上面。

旁边程浚看着徐平掏银两出来,眼中竟有些羡慕。费用分摊是按科举名次来的,他名次靠后,想出钱也没办法,揣着大把银子很是郁闷。进士期集就是这样,有钱的没个好名次,使不上力,名次高的不一定有钱,穷得厉害的还要到处借贷。徐平这种又有好名次又有钱的,毕竟是少数。

酒喝得差不多了,众进士便开始诗歌唱酬。

聚在这里的都是一时才子,这种场合不吟上两首诗简直就是侮辱了进士的名头,集子都不好意思印了。

徐平只是装傻,作着他《同年小录》主管的差事,把一首首诗词记下来,将来印到小录上,自己却不上去出丑。

诗歌诗歌,这种场合作出来的诗不是用来诗朗诵的,而是用来唱的。不是这种场合,徐平也能做两首诗出来,不上调子唱就是了。一旦要唱,便就要通音律,徐平凑上去就要露馅。这几年的时间,徐平学会了做诗词,但对音律还是一窍不通,只懂“阳关”“柳枝”两个调子,都是用来送行的。给石延年送行还能将就一下,酒宴唱和就两眼一抹黑了。

本科进士有建州人阮逸这个音乐家,被推举出来掌乐,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能上去献丑。

沿续唐风,宋人的很多诗还是能唱,所谓着调子唱诗,不同的调子用于不同的场合。看着是同一首诗,不同的调子却会代表不同的含义,有时候要加虚字和声,有时候要叠唱,不懂的人只会闹笑话。了解了此时的风俗,徐平对于抄后世的诗词早已没了兴趣,不懂就是不懂,强行凑上去只会让人笑话。

常见的曲子,“杨柳枝”、“渭城曲”用来送别,“小秦王”、“破阵乐”是凯歌,“竹枝”、“采莲子”用于歌舞,“步虚词”、“上清乐”是道乐,“凉州”、“抛球乐”、“三台”用于酒宴,“瑞鹧鸪”祝寿,“木兰令”却是挽歌。

把曲子抽掉,这些都是合乎格律的律诗绝句,后人只当诗来看,其实本来是歌词,而且用于特定场合。不明白这一点,傻乎乎地上去吟一首流传后世的名诗,肯定会被人笑破肚子,典型的不学无术。

徐平满肚子的后世出名的诗词,也只能用在书信上,也好显现自己有着满腹诗书,聚会场合的急才却是应付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