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就起了风,带着汴河里的水汽,迎面吹在脸上,一下就把昏涨的脑子吹得清醒过来。︾徐昌猛地摇了头,让自己回到现实中来。
今天见孙望楼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一般,活了三十多年,吃的喝的听的玩的,都是徐昌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来之前,让徐昌想破脑袋去想象,也绝想不到开封城里还有这么一群人,有如此惊人的能量,不是官人,胜似官人。
新年元旦,开封城里热闹非凡,汴河边的大道上挤满了人,卖吃食和小孩玩物的小贩在人群中穿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新年是让人开心的日子。
徐昌特意找小贩买了些零食和带给孩子的泥老虎之类的玩物,把这些东西拿在手里面,徐昌依然觉得高一脚浅一脚,好似踩在云堆里面,浑不似在人间。
就这样一步一步挨到万胜门外的家里,徐昌只觉得筋疲力尽,身上竟然出了一层细汗,也不知是走路累的,还是吓出来的冷汗。
刘小乙正在门口牵马,准备回汴河那边的徐家酒楼去。
见徐昌走到门口,一屁股坐在门前的下马石上,脸色苍白,急忙过来问道:“主管怎么回事?是哪里不舒服吗?稍坐一坐,我去唤郎中来。”
“不用,我没事!只是路上走得急了些。”徐昌一把拉住转身的刘小乙,“你与官人一起出去的,你回来了,官人回来没有?”
刘小乙回过身子来道:“回来了,刚回来没多久。我跟着官人一起回来,正准备回酒楼里看着呢,今天客人多。主管真的没事?看你脸色有些不对。”
“没事,我坐着歇歇就好。”徐昌放开刘小乙,坐在石头上低头想着什么。
刘小乙见徐昌也不像生病的样子,又挂念着酒楼里的事,便道:“既然主管没事,那我便先去了。如果觉得哪里不舒服,记得去看郎中。”
徐昌点点头,挥挥手,让刘小乙去了。
见刘小乙走得远了,徐昌深吸几口气,调匀了气息,进了大门,直去找徐平。
林素娘带着盼盼和张三娘等几个妇人去街上看热闹了,徐平一个人窝在书房里,准备节后要上的奏章。这是皇上亲口吩咐的,不能马虎。
这奏章的内容倒还在其次,徐平心里早已考虑得成熟,关键是要找个合适的名目。皇上赵祯再三吩咐要用实封,连他都知道这内容的敏感,徐平不得不小心。
这个年代的奏章分实封和通封,实封就是密奏,奏状是封起来的,用什么格式,甚至奏状怎么折,都有固定的标准。通封就是普通奏状,通进司会检查格式和文字,奏状的内容也不保密,只要有心,谁的奏状里面说了什么都可以打听得到。
什么内容的奏状要用实封,什么内容的用通封,是有具体规定的,不是上奏状的人想怎么封就怎么封。应该用实封而用了通封的,杖二十,不该用实封而用实封的,一样杖二十。虽然到了这个官位,板子不会真打到身上,但总是仕途上的污点,会记录在自己告身里面,也给看自己不顺眼的人以口实。
一般来讲,通封的是给各衙门,比如中书、枢密院和大理寺之类的公文,实封的一般都是进呈皇上御览。实封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地方官言地方利病得失,再就是涉及边事机密,还有其他一些规定的项目。
看起来实封的奏状只要皇上不追究就没有事情,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一是进呈御览的大多也是宫里的人员,一般是尚书内省的女官先看,拟出初步意见才会到皇上面前,格式有问题在这一步就先卡下来了。再一个除非是不实行,不然还是要发到具体的衙门,奏状内容格式不合就会被揪住小辫子。
提议废沿边入主法,进行改革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中书和枢密院的,所以徐平必须想好合适的名目,用其他名义上奏章,把这些内容塞到里面去。
徐昌进书房的时候,徐平正趴在书桌上苦思冥想。一旁的香漏已经燃了好长一截,枭枭青烟在书房里飘荡,散发着清心宁神的气息。
“大郎,大郎——”
徐昌走到书桌前,轻声呼唤。
徐平猛地抬起头来,看见徐昌,揉揉眼睛道:“什么时候了?天黑了吗?”
“还没有,现在太阳还没落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