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乙应诺,一提马缰,飞一般地向那里去了。
不大一会,便就带了孙丰年父子到了徐平马前。
“小的父子两人见过郡侯。”到了马前,孙丰年向徐平行礼。
徐平道:“不必多礼。我路程赶得紧,就不下马了。你可是在这里等我?”
“不错,小的听闻郡侯今天离了河阴县,特意带着二郎等在这里。”
“等我何事?莫非是我交待李通判的事情,他忘了没办?当日在八角镇,我曾经答应过你,愿意留在河阴县便就罢了,如果不愿意,必定为你找一个好去处。李通判回报我,说是你一家不想搬迁了,想留在河阴县过活。可有此事?”
孙丰年道:“禀郡侯,此事是有的。李通判特意来问过小的,说是郡侯的吩咐。”
“哦,他问过了就好。”徐平点了点头,“那你今天等我,可是还有什么难处?”
“没有了,小的现在一家都好。如往年一样,我家里依然租了蒋家的地种,与相熟的几家组了一个社,共养一头牛,州里又免了今年的税,日子还能过得去。而且李通判做主,减了租,跟其他地方一样,我们种地的能够分到六成,一切都好。小的今天带二郎等在这里,是送郡侯一程。若不是路上遇到郡侯,我们一家只能够一路乞讨去开封府讨生活,哪里有现在这样安稳。”
徐平笑道:“原来如此,你们父子有心了。我们当官做吏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职责所在,这点小事你不用放在心是,以后好好过日子就是。”
“唉,话是如此说,可真能为我们这些小民着想的官员,等闲哪里碰得上呢?郡侯离去,现在时节也没什么好送,我们这里沙土肥厚,产的好山药,小的挑好的理了一捆,郡侯带上,勉强也算我们这里小民的一点心意。”
说完,让孙二郎提着一大捆山药到了徐平马前。
现在并不是山药收获的季节,徐平知道这必然是乡民留下来的。
见孙二郎走上前来,徐平急忙下马,把那一大捆山药接在手里,对孙丰年道:“你们有心了,我便留下。这些土产,也算是我来过河阴县了。”
说着,把山药递给了身边的刘小乙。
转过身,看着身前的孙二郎,徐平问道:“这孩子今年多大了?”
孙丰年答道:“今年十二岁,穷人家的孩子,没东西吃亏了身子,看起来小一些。”
徐平点头,示意刘小乙掏了一点散碎银两出来,递给孙二郎:“这些银两你带回家去,找个先生读书识些字,以后莫要再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