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啊, 苟富贵,勿相忘啊”郭嘉是个混不吝的,一句话成功让现场的氛围从岌岌可危的父子兄弟亲情破裂的边缘硬生生拉回。
曹操无语地看着郭嘉,“干点正事吧, 奉孝”
曹丕像是脑子才转过来一样, 眼神惊喜,当即跪地诚谢老父亲, “丕定不负父亲信任”
曹植酸溜溜地看着头上的字眼, 魏文帝, 哼,这“文”字配上我才正合适,可恶的曹子桓。
除此之外, 倒是没有别的想法。
曹植近些时候在追求甄家的甄宓, 正如曹丕最近在追求郭嘉手底下的郭女王一样。
可惜两段感情都不被曹操认可, 两人在被各种安排事情,各种挑剔的过程。
曹植被身边人撺掇起来的争家产的心都消磨的没多少了, 这家产, 不争也一样, 他只想和甄宓二人琴瑟和鸣,愉快的享受闲事吟诗作赋。
当然, 在知道自家这野心不小的老父亲, 以后真的会称帝,曹植也是会有些心动的。
皇位, 和曹家的家主之位, 显然就又是不一样的了。
曹植复杂的小心思在场的人都来不及注意,曹丕的突然下跪,让曹操这个疑心病也打消了儿子弑父的念头。
“子恒做事稳妥, 若是以文为谥倒也并不不妥。”曹操嘴角忍不住上扬,称帝啊。
以魏为国号,倒也不是不行。
“收收脸上的笑啊主公,想想怎么说服马上要来的荀彧呀”
郭嘉搞怪似地做出挤眉弄眼的表情,一副“我在给荀彧上眼药”“谁才是第一谋士,必定是我”的样子,让这些天在他手下吃了点暗亏的曹丕一脸不忍直视。
奉孝先生没别的缺点,除了过于好酒之外,就是这性子跳脱,不及文若先生稳重。
曹丕更喜欢荀彧,只不过荀彧对谁都并不热情,像是眼里只有江山社稷一样。
曹操也担心啊,他手上文人虽多,但是说要真放弃荀彧,那确实舍不得,荀式八龙,不是说说而已。
可恶,怎么忽悠荀彧,才能让他知道,我对大汉忠心耿耿,是出于意外才有了这魏文帝曹丕。
曹操的实现回转到曹丕身上,以为自己熬过一劫的曹丕对上亲爹的视线,突然感觉到背后毛毛的。
不提是不是曹丕要“被迫”承认自己野心不小,觊觎这大汉江山的事情了。
那边李隆基的出场对大唐的震撼也不小,王朝内乱,几乎没有一个朝代能幸免,大唐自然也是。
汉时吕雉,唐皇则天。
吕雉权侵朝野,却未曾称帝,武则天却是称帝了。
此时,正是武则天称帝的第一年,67岁高龄即位,大唐改为大周,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是武则天的孙子,今年五岁。
如果硬挑一个朝代的大臣,比较哪批人更关注皇家子嗣,想必除了宋朝那群子嗣艰难的之外,武帝朝的必定能榜上有名。
唐担心皇位无人继承,宋也是。
这李隆基的名字一出,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包括狄仁杰在内。
不是武三思、武承嗣那对武家兄弟就好。
武承嗣虽然比武三思强了不少,但到底没两把刷子。
这满朝文武,还是希望未来天下能回到李家人手里的。
武三思和武承嗣就不是很乐意了,他们知道李隆基那小崽子,年纪不大,但是别有一番脑子,姑母也偏宠的很。
武家靠着姑母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未必不能再进一层楼,真正成为这天下之主。
为了太子之位平时争得你死我活的两兄弟,收起了各自脸上阴狠、暴虐的神色,挂上苦恼、困惑、可怜巴巴的表情,进宫觐见姑母去了。
同时在整理衣装,准备进宫的还有李旦和李隆基父子二人。
李旦不想进宫,但是李隆基虽然五岁,态度却比李旦强硬地多,他讲事实摆道理。
“父王,您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但是儿子我未来如果是的话,必定是从祖母那里继承而来,去拜谢祖母是应该的,不去怕是惹人非议。”
这话,五岁的李隆基都不信,他才被过继给皇叔李弘,只不过是年纪小,所以尚且和亲爹李旦住在一起。
皇祖母对他看重吗未必。
皇祖母会希望这天下再度回到李家手里吗更是未必。
但是,大唐的天下还有接近三百年,这件事唐太宗一朝的人都十分不满,则的却满意的不行。
大唐的天下
不是大周的天下,更不是武家人的天下。
在三方人都匆匆赶来,啊,另一方自然是大臣们啦,这段时间,武则天却是在细细品味这“玄”的庙号。
“玄,高妙深远,众妙之门颇有道家的风韵。”
李姓和道家老子李耳同姓,是崇尚道的,庙号取玄,倒也不难理解。
“陛下,玄星,先明后暗,或有此意”跟在武则天身侧的正是上官婉儿,和女皇关系亲近的,倒比那有事求人才来的两个侄子要贴心很多。
武则天提笔继续处理政务,嘴里的话淡到几乎让人听不见,但是上官婉儿听见了。
“也不知我死后,后人会给我个什么谥号、庙号。”
上官婉儿装作没听到,也不点明在睿宗李旦退位之后,在今年则天陛下称帝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来了解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昏君了解不到,因为昏君在一开始就断了直播间,即使后来续上,也没法通过任务完成或者是发弹幕了解,依据的只能是天书的只言片语。
平庸无能又自视甚高地,倒是在天书上表演过一些破防时刻,比如那汉成帝刘骜,对成一字就表达过不满。
但陛下不是以上这两种人,上官婉儿清楚地明白,陛下并不害怕后人对自己的恶评,毕竟连当世之人的恶评,她也能一笑而过。
也能承认自己并不多优秀,见识过年轻时候的太宗、高宗,并不会觉得比中宗、睿宗厉害,就沾沾自喜。
但是,武则天能从言论中,清晰地判断出,后世依旧是男子称帝的世界。
并不多意外,只是多少有些遗憾。
各朝各代自己的事情,都影响不到江思瑶,她只关心自己的题目。
让我看看,又是对的,可恶,你们这次不给我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还不让你们走了。先发放一下奖励,我们这次
江思瑶原本是想继续用之前的套路,就是照常互相夸夸的,但是回想起来之前刘协丝毫没有下限,擦边就夸的行为,怕另外两位的中之人没有他的不要脸,换个不太需要脸皮的。
这次搞点别的吧,同声传译,男德版本,我说你们谁先发出来谁就赢了。
男德两个字对古人的冲击简直比鬼都大,特别是有些地方还搞女德的朝代,尤其是明清之后。
也有感兴趣的。
“男德,男子的德行吗”苏轼兴致勃勃,他现在还年轻着呢,二十岁进士及第距离现在的他还有五年。
父亲苏洵年二十七,才开始上进,对孩子的要求倒也没有那种,非要望子成龙的心态,寻常教导。
苏轼有个妹妹,名唤八娘,已经成亲了,有听过女德,但这男德却从未听过。
说起来,苏家是不教女儿什么女德的,是一起读书启智,而不是像其他人家教导女儿那样刻意培养温婉淑女,大家闺秀。
但是八娘嫁人的时候,苏轼倒是从程家长了见识,交换名贴的时候,换到家里了几本书,女诫女训之类。
当时父亲脸都黑了,却考虑到两家情谊,上门讨教了几次,书退回去,婚却没退。
倒是不知道这男德会是什么,也是成亲之前要递交到男方那边去的嘛
明朝不少脑子里全是裹脚布的老“学究”早就对天书不满。
“果不其然,不是男子,整天胡言乱语,这什么男德,是哪里来的粗鄙之言。”头发花白,头戴儒巾,身穿斓衫,俨然是一个老秀才。
应和他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些还不是秀才,一副自己学识渊博的样子,批判着天书。
新奇的知识能不能利民他们不管,新上的便宜糖、盐他们家里或是买了,或是揭不开锅连这些都没买,但是这都不耽误他们此刻跟着骂这天书。
哈,也就是女人见识短浅,有这等手段,这等知识,竟然是公开学习
只一两样便能吃喝不愁了有这钱,捐个官也不是小事。
女人不能当官,他们这些男人都可以啊,可恶,怎么这些事情没有落到他们头上。
心中的抑郁愤懑在这一刻用另一种话批判出来,男德,男子要什么德行,养家糊口已是不易,大家已经是忠孝两全,兄友弟恭的大好男儿了
跳梁小丑的声音再大,也挡不住江思瑶的兴致勃勃,毕竟她完全听不见,毫无影响。
而之所以一时兴起提这男德,只不过是恰好,恰好知道曹丕、曹植、甄宓的事情,又恰好觉得让李隆基学学男德也稳赚不亏。
以深爱老婆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