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六 文籍如山(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380 字 12天前

陆家很明显是要将乡土经营重新重视起来,当然也并不意味着其家就放弃了中枢的位置,应该是要两头并重。毕竟陆家的底蕴摆在那里,不像沈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一旦选择了地方,那么在中枢就只能靠沈哲子来维持。

明白了这一点,沈哲子便想通了陆晔为何会对自己那般不乏恭维示弱的态度。倒不是说他有力量能够卡住陆嘏的任命,毕竟陆家的政治底蕴是很强的,一旦发动起来,绝对不是沈哲子区区一个东曹掾能够阻止的。甚至就连王导,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沈哲子就全无手段,如今在台中他是还不能跟陆家兄弟直接掰腕子,但是在乡资上,却是他家绝对优势的主场!想要重新经营乡土,并不是说只担任一个吴郡太守就好了,而是要将太守这个职位的优势完全挖掘发挥出来。

这就需要靠地方上的支持,可是如今在吴郡乡中,虽然也算是陆家的主场,但是说实话,一旦真的争起来,陆家实在不占优势。因为如今三吴之地随着交流频繁,已经形成一个利益的循环,而不再是以往各自划地经营的局面。而在这种交流中,吴郡人家本身就不占优势,更不可能再自我阉割退守於乡土。

所以,沈家如今在乡土上的强势就显露出来,哪怕是陆家这样的高望人家,如果还想保持就有的乡资乡望,也必须要仰沈家鼻息。诚然他家在台中仍然不弱,但问题是无论光禄大夫又或尚书仆射,对乡人们而言都太遥远。他们一句话在乡中影响力,甚至於都比不上商盟一个采购的管事。

所谓老狐奔丘,那也是将死志蕴於归途,陆晔这么表态,何尝不是在向沈哲子表露决心。不过沈哲子混到眼下这一步,那也不是被吓大的,他好不容易通过这几年的经营才将吴郡那个盘根错节、滋生壮大於东吴时期的瘤子给慢慢催化开,怎么可能容许陆家再归乡虯结!

时机一旦错过,那就不会再有。如此一个激烈动荡的时局,谁又能保持一个进退得宜的地位!沈哲子或许不能直接阻止陆晔,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别的方法。

略作沉吟之后,沈哲子便信笔将陆嘏将要出任吴郡太守的消息写下来,命人传递出去,目标则是吴郡那些顾、陆之外的次等人家。

那些人家多因商盟而获利,如果陆家归乡,势必要重新进行一轮利益分配,他们如果不舍得既得利益,那么就要自己争取,或是阻挠陆嘏的任命,或是在乡中纠结排挤陆家的势力。这种乡斗项目,那些人做起来比沈哲子熟练得多。猛虎再强,也架不住群狼撕咬,更何况陆家如今已经远不足以称之为虎。

这件事,沈哲子敢於放手下去,一方面是商盟盈利的运作模式已经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陆家已经丧失了把控地方的基础。以往这些旧望人家之所以能够专据一地,除了本身家资丰厚、世祚不绝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掌握着乡议乡评。

陆晔本人长期担任大中正,可以说一郡乡人前程如何都在其一念之间,因而在乡中自然拥有着崇高的地位。可是现在,这种局面却被东扬州的成立而打破!

沈家同样掌握了吴中乡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无论是州府征辟,又或者州军选拔,格调上或许不如乡议定品高,但是对於本来就无缘上品的那些次等人家而言,这一条出路已经足够了!

所以,陆家再想要乡土上驱逐沈家的影响力,无异於痴人说梦。除非他家能够拿下沈充东扬州刺史的位置,可是如果陆晔有这个能力的话,

何至於要在沈哲子区区一个晚辈面前作态!他家的确曾经是吴人的领袖,但是由於执迷於本身所拥有的,已经与大势抆肩而过,再想补救回来,只能寄望於对手会有重大失误。但是,沈哲子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沈哲子这封信送出去不久,果然吴郡那些早已加入商盟的人家都或直接、或间接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陆嘏出任吴郡太守与否,都要竭力维护当下的局面不作变化。

对於这一点,沈哲子倒不怀疑,他向来信奉利益说话,如果吴郡那些人家甘於将自己所得那一份利益输送给陆家,那么他也无话可说,谁让陆家的个人魅力太大。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陆家能够拿出一个更优越的利益分配方案。但如果陆家有这个能力的话,也不会在几代之后就变成船头烂橼,只留痕迹,再无实效。

这一个插曲只是小事,沈哲子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接手台中各宫寺官署送来的各种典籍。这个工作堪称痛苦,他在这个时代虽然读写已经都没有障碍,但是要记住那些连篇累牍的名籍、阀阅之类,实在太苦闷。

幸而苏峻作乱的时候,已经将都内许多官署典籍都焚烧一空,一方面总量变少了,另一方面新编录的典籍绝大多数都是纸张写的。假使如果还是旧典,本身已是竹简、木牍掺杂,而且其中还有大量传承於三国时期,除了学术研究以外,已经根本没有意义。

有了这个经历,沈哲子怀疑历史上桓玄篡位改简为纸,应该也是受不了排山倒海涌来的的那些竹简木牍,索性从权从变。毕竟江东本身原材料不乏,造纸业也是兴旺发展,实在没有必要再使用简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