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九 私情不叙(2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501 字 13天前

而等他回到台城之后,瘫痪已久的台城行政体系便快运转起来,先便是开放近畿周边各处皇室、宗王并贵戚别苑,允许都下饥民入内渔猎取食,接着同时诏江东各个州郡,号召各地官长们尽快募取钱粮北输以济京畿之困。

虽然各种政令收效如何仍是堪忧,但最起码这种积极应变、收拾残局的姿态是摆了出来。总之就是除了翻旧案之外,不给沈家以新的难借口。

而若等到这种秩序维持平稳下来,沈家如果再想翻旧案,其实很难。特别是沈维周想要不脏身便达成把持内外的程度,是很难做到。&1t;i>&1t;/i>

可是沈哲子既然敢作如此姿态,又怎么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掩饰旧恶的机会和时间。诸葛恢归台治事不久,江北使者将要入都的消息便很快传到了都内。

同时这些使者的身份也一同流露出来,无论是庾家的庾彬,还是王门遗孤王混与郗鉴的儿子郗昙,俱都给人以极大的遐想空间。

尤其是王混身在这支使团中,更可以说是令都内群情哗然。要知道王氏的灭门惨剧,虽然时局中大多数不敢深论,但也都深信必然与沈氏有着莫大的关联。然而让时人想不到的是,琅琊王氏生死存亡之际,竟然将整个家族存续的唯一希望寄托於沈氏身上!

所以尽管这一路使者还没有正式抵达建康,但却已经在都内引起了各式各样的讨论,群情躁然的情况下,台内那种积极应对、政令频出、故作忙碌的姿态,很快就沦为自说自话的尴尬戏码。&1t;i>&1t;/i>

“沈氏谋深,实在是人不能及。王敬豫临终为此布划,果然也不亏太傅遗风啊!”

诸葛恢得知这一消息后,自然也是愕然良久,而后才长叹说道。沈维周肯派王门遗孤过江来,可以想见必然掌握着极为有利的证据。而沈充此前那种作态言攻,如今看来更像是一种佯攻姿态而已,就是要将游离在外的诸葛恢逼入台城,断其退路!

江东这一次动乱,深论之下其实异常复杂。严格说起来,褚翜、诸葛恢等台辅们的确有失职的罪过,并且因此引出极为严重的后果。但若论及实际的罪状,其实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直指台辅。

包括诸葛甝谋划废立在内,并没有实际的证据指向。若是不能证据确凿、绳断有司,便不可能达成一个确凿公正的审判结果。&1t;i>&1t;/i>

包括台辅们的失职, 其实都是量刑很模糊的指摘,就算是有皇太后忧死这种严重后果能够将辅公入罪,了不起引咎辞职,乃至於禁锢终身,但却达不到顺藤摸瓜、连根拔起的效果,同样也留下了再有反覆的可能。

庾氏兄弟、王允之包括诸葛甝的身死,都是在尽力将这个过程模糊化。就算是沈家借此难,那是派系之争、利益之争,而不是所谓的绳断司法、彰明典章之争。一旦事态展到那一步,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助力涌现出来,保全在位台辅便是保全他们自身。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模糊的可能,诸葛恢才在王命、乡情、家教俱失的情况下还要咬牙坚持,因为如果他撑不住倒下的话,他就会成为填补这种模糊的罪魁祸,一如时流将皇太后之死攀咬到远出时局之外的褚翜身上这种情况。

桩桩种种,都预示着这一次江北来使必然蕴含着庞大的能量与变数,否则沈氏那种自退局外、强求洁身自好的行为姿态便成了一个笑话。

尽管明知希望渺茫,诸葛恢还是连忙唤来幼子诸葛衡吩咐道:“你出都去迎接你姊夫,一定要在他入都之前见上一面,不求能够达於融洽,但求稍作通声。”

诸葛衡得令之后,自然不敢怠慢,忙不迭率领几名家人轻身出都,终於在曲阿境内迎上了庾彬等江北使者。

可是当诸葛氏家人恳求一见时,庾彬只是不假辞色的回道:“今次南归,全在王命职用,并无私情可叙!”(https:)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