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八十二 南来必死(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631 字 12天前

且不说落座於殿上的杜彦与韦谌感想如何,坐在下方一众时流当中的氐酋伏洪却是满怀的失落。

刚才宴会中止的时候,有人前来将他唤到一处,口述一番说辞并叮嘱他稍后於殿上得於暗示便起身陈述。伏洪也是人老成精,当即便领悟到其中颇有玄机,因是不敢怠慢,绞驹汁才将这一番说辞默诵在心,满心期待的等着於殿上发言。

伏洪本身便乏甚义理、典故的造诣,对於被人强行灌输的这一番说辞也有欠理解,可是随着听完杜彦於殿上的陈辞后,再将自己默诵的这些内容稍作对照,便自然有了一些心得理解,心中顿时便觉一团火热,明白自己的机会到来了。

好不容易等到杜彦那个老家伙陈述完毕,伏洪也并没有急於起身宣讲反驳,因为他还没有接到暗示。此前於京兆官署外过於张扬以致身陷囹圄,至今都还没有了结,也让伏洪感受到势弱於人的悲哀,实在不敢再自作主张。

可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出乎伏洪的预料,随后起身的京兆韦谌发言内容竟与自己所默诵的这些意思吻合,只是措辞稍有出入!

这不免让伏洪大感意外,心中暗忖莫非吩咐自己的那个人还找了别人?不过这想法很快便被他自己给否定了,他虽然欠於经义、典章的造诣,但於人事一途还是不乏识见,自己心中稍作思量,便也渐渐有了认识,同时心内也越发的凛然。

此刻殿中氛围热烈,时流俱都根据那前后不同的两种观点讨论不休,颇有一种相坐论道的包容氛围。伏洪并没有加入其中,只在心中冷笑不已,这些关陇时流们大概是想不到,一持祸刚刚与他们抆肩而过。

伏洪可以想象到,当杜彦论述完毕后,韦谌并没有起身予以反驳的话,而殿中其他人也因苦於严刑峻法而同声附和杜彦的论调,等到自己站起来将那番论调吐出,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如此浅显直白、深切时弊的道理,就连区区一个胡虏氐酋都能有所洞见,可是这群冠带华族居然无顾於现实如何,一味吹捧那些迂腐的旧调,究竟是见识不及,还是别有用心?

大将军亲临关中,盛情款待一众乡贤,结果只看到这些所谓乡贤们朋比为奸、乡情勾结,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与反应?

越就这个问题深思下去,伏洪不免便越发的凛然并惋惜。既感慨於当中所蕴藏的权变之凶险,又惋惜一个明显可以趁乱而进的机会错失掉。

他将心情稍作收拾,於下方远远望向落座於大将军席畔的韦谌,眸中多了几分羡慕与正视。世道中聪明人实在不乏,自己是得人耳提面命、机要相授,其中利害尚且不能在短时间内揣牧深,可是这韦谌却能通过自己的察颜观色而得窥上意,也的确不愧是关中英壮之选。

京兆韦氏目下处境艰难,对此伏洪也有耳闻,但眼见这个韦谌今日的表现之后,伏洪已经明白,且不论韦氏其他房支之后际遇如何,必有此人一席之地!

心中感慨的同时,伏洪也意识到自家的不足,虽然他早年也有称豪於关陇之间的风光,於陇道上出出入入,部族人众也都深谙汉俗,但扒开这一层浅表,骨子里仍然不褪胡虏的见识与格局,凡有所求,必以力相搏,一旦势力不再,便没有了其他谋身求存的本领。

以力相搏、弱肉强食,看起来是一个立足乱世的根本道理,但其中的风险同样巨高。譬如几年前王师西征,伏洪满心热切打算趁乱牟利,部族精勇力量直接被杜洪的乱军堵在了咸阳城里,拚死并侥幸才能活下来,但是部族力量也在此役之后被消耗一空。

之后再有感於关中王师对於诸胡部族的敌视态度,伏洪为了保全部族存活,不得不做卑事姿态。结果又因为自作主张、过於张扬,如今更是全族身陷囹圄,前途未卜。

这个韦谌的作法,给伏洪带来了极大的触动,那就是该要如何敬事强者。除了裂目以争和摇尾乞怜之外,还有一种既能得於体面,还能得於嘉许的方法。

只是这个方法对个人素质要求实在太高了,伏洪已经是部族中少有的深谋英断之人,且机会已经被人送入手中,却还是被这个韦谌半道截取。若是自家也能出现一两个这样的人物,他又何至於脸面丢进的谄媚奴事?

在众人热烈的讨论中,时间很快就到了傍晚,夕阳渐渐西垂,大殿中光线也渐渐黯淡,更多的灯火被点了起来。殿中众人俱都深受这种热切气氛的感染,更加踊跃的加入到诸多事务的讨论中来,并没有人察觉到几名武士匆匆登殿,向坐在上方的雍州刺史桓宣耳述事务。

桓宣脸色变了一变,摆手示意几人退下,而后便趋行至大将军席畔,同样耳语一番。大将军听完后,脸色也是稍稍一变,於席中稍作沉吟,便站了起来。

众人虽然讨论热烈,但大半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大将军身上,眼见其人有了动作,便纷纷停下了讨论,作仰首受命状。

大将军察觉到殿中气氛变化,便抬手酗道:“诸位请继续,诸多妙论使我受益匪浅,不必以我为念。”

说罢,他又转头吩咐恭立在侧的从事陈逵一定要将时流妙论俱都详录在册,供他之后阅览。说完这些,大将军才环视左右,在桓宣、李弘等人的簇拥下匆匆离开大殿。

大将军意外退出,且还带走一众关中文武要员,不免让众人心情忐忑,接下来也实在没有了议论的兴致,只是焦虑不安的坐在殿中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