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二十七 感天应命(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567 字 12天前

石宣的军队即将抵达襄国之际,原本一路穷追不舍的奋武军距离他们其实并不遥远,只是并没有再靠得太近,甚至於抵达襄国附近的时间比石宣还要更早几天。

王师之所以能够对石宣的军队穷追不舍,少不了一路随军而行的降将张坦指引之功。

张坦虽然出身清河豪宗,但能够在羯国担任显职,也并非全仗家势。其人能够从一县县尉一步步高升为羯国的高级将领,少不了镇戍地方的磨练,因是讲到对河北各边地势、路径的掌握,要远远超过了羯国皇子石宣。

如今张坦再无两顾之想,已经决意要一路追随王师,所以这一路追击行来,其人可谓尽责尽力。

有几次石宣甚至已经彻底逃出了奋武军斥候的监望,但在张坦的预判指引之下,奋武军有几次反而能够提前出现在石宣将要行过的道路上,再次将石宣的残部纳入监控之中。

如此也可见能够招降到敌方一名高级的将领对王师行事助益之大,单单情报的供给便能让王师完成许多此前难以完成的壮举。

早前奋武军虽然也多有横行羯国的经历,但如今次一般,从冀南长驱直入抵达襄国附近,也是没有过的。

行台另一路精军弘武军倒是有过一次,但弘武军战法与奋武军多不相同,对辎重的要求不高,而且熟悉化整为零的潜入作战。但就算是这样,弘武军这一行也颇为凶险,特别是在袭杀代国使者撤退之际,因为目标暴露,沿途遭到各路羯军阻截,靠着枋头出兵接引才成功撤回。

奋武军虽然可以轻装上阵,在保证高机动力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不俗的战斗力,但对给养的要求同样不低。即便是人能捱苦,马却不能凑合。所以此前即便每有纵横之举,往往也要先确立一个后补基地,保证给养的前提下扩大战果。

如今次这般,一路长驱而行,远离后路阵线,直接抵达羯国腹心之境的襄国,对奋武军而言也是一次冒险。

此次行军,除了张坦所提供的情报支持之外,还有一点就在於原本羯国分散各处的甲士已经被征发聚集於几个特定的区域中。除了冀南被王师反击打得大败亏输的那路羯军之外,还有数量更多的羯军则集中在羯主石虎所在的信都。

因是,目下羯国境域内各个郡县之间几乎成了不设防之地,即便是发现了奋武军的踪迹,也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予以围追堵截。而奋武军又能在纵横之余,自由选择进攻对象,做到真正的因粮於敌。

如果没有后一点条件,单单奋武军此前所行过的广宗,早前便屯守着数万乞活旧部。依照乞活军六亲不认的尿性,他们可绝对没有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道理,奋武军哪怕精勇,也绝对不敢轻涉此境。

至於奋武军并不急於围杀石宣,倒不是沈云定要活捉羯国皇子的执念在作祟,而是当下这般羯国门户洞开、全不设防的机会实在太少。相对於围歼或者活捉区区一个石宣,能够搜集更多河北腹心之境的山川地貌形势,意义要更大得多。

尽管有着张坦这样的降将情报配合,或许之后还有源源不断类似降人加入其中,但耳闻终究不如目睹。能够深入此境,亲眼巡望一番,对於王师下一步的军事部署助益甚大。

特别是此前黄河下游乏甚大战,自青兖北上这一条路对王师而言仍是陌途,所以哪怕奋武军此行全无斩获,但只要能够顺利绕行一遭且成功抵达枋头,便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漳水河畔,奋武军临时栖息於一片树林外的土丘上。由此西向望去,同样已经可以看到伫立於平原上的襄国城池。

此境距离襄国已经极近,但却完全没有一国近畿所在该有的人烟稠密与繁荣,四向望去,除了襄国并其周边一些建筑之外,野外却比旁处还要更加荒僻几分,甚至连生民小规模聚居的村邑都看不到。而近畔的漳水河道,也是一副乏於疏浚的模样,苇蔓丛生,几乎要将河流都给堆填起来。

“羯主近年极重边事,对於都邑经营,则要冷淡得很。坊中倒有方说杂言,道是有精湛堪舆望势之术的沙门曾经入说季龙,言襄国浅塘,不容二龙继兴,先主已经作业,已非今上龙兴之所……”

河畔,张坦策马而行,稍稍落后前方的沈云一个马身,指着不远处的襄国城池讲起一些羯国旧事。眼下他跟随奋武行军日久,贡献不小,沈云待他也渐渐和气起来,於是他便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拘谨。

沈云闻言后便哈哈一笑,手中马鞭轻甩着,口中啧啧道:“如是观之,那进言的沙门倒也并非完全的无术奸流,能够看得出羯石运数已殆,国将不久。待到之后覆灭虏庭,张君记得为我引见一下这个沙门。”

张坦闻言后便也笑起来:“有术倒也未必,无非羯主饥渴於天命眷恋,因是各方妖异度情进谗罢了。胡运本就浅薄,王气又勃发江表,季龙残暴之主,势力尚且不能争胜,凭着邪祟妖法就怎么能窃留气数。水德当盛,在地在人,感天应命啊,岂是僭赵能争!”

这话便说的有几分坦然露骨,也是因为沈云较之沈牧年轻一些、心思也更粗疏直白,张坦这么说,也是半在表露忠心,半在试探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