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八十二 1断前朝(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694 字 12天前

殿堂中,皇帝两眼瞪得浑圆,死死的瞪住了沈充,圆润的脸庞都扭曲得狰狞隐现。

他本是恬淡不争的性格,甚至心里都早已经做好了尊位相让的准备,这对於一个皇帝来说,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傀儡,已经是他能够做出退让的极限!

皇帝近年也曾多做想象,当最终尊位交接时会是怎样一个情景。但他仍然低估了沈氏的凶恶,或者说世道的残忍,沈氏居然吝啬到连一个稍显体面的收场都不肯予他!

难道权力的诱惑真就让人能够泯灭人性,无顾伦情?

此刻的皇帝,除了愤怒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心痛,心痛於他那个姊夫原来终究也不能免俗,往年对他那种关照爱护本就是谦恭於未篡之时的惺惺作态,伪善的面目终於在这一刻荡然无存!而且是在他明明已经表态退让的情况下,十足的小人奸恶行径!

尤为可恨还是眼前这个沈充,事到如今还在口口声声标榜不忘肃祖旧恩,可是真正的言行,却是狂悖至极!

皇帝此刻的愤怒,较之羯主石虎临死之前略有相似,但又甚於数倍。

石虎羞愤於南国不肯给他正视,半生行善也罢,作恶也罢,他都是实实在在的北方霸主,这尊位是他毕生奋斗、力克强敌而得来的,却在临死之前,被南国一言抹杀,成王败寇,枭雄余恨。

但无论羯主石虎再怎么羞愤,终究是敌国之主,败亡之际,南国不肯给予正视与承认而刻意贬低,这也都在情理之中。

可是眼下沈充所做出的表态,不愿以禅让的方式承袭晋祚的法统,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决然与冷酷,实在是令人发指!

须知就在几日之前,皇帝还以晋祚君王的身份超格封授沈维周为梁王而沈氏也泰然受之,更不要说从北伐用事以来,沈氏便一直在高举晋祚大旗,以王臣自居!

可是一旦到了行将篡代的时候,此前那种恭谨贤良一概抹去,直指晋祚失德,沈氏要行汤武事迹,这是怎样的无耻与薄情!

面对着皇帝怒发冲冠的逼视,沈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态,只是泰然受之,甚至连一点惭愧之色都无。但其实他的心里也是感慨诸多,因为就连他早前在洛阳听到儿子讲起这一构想的时候,心里也是有几分不能接受的。

沈充积年老贼,屡反江东不假,但那更多是一种久不得志的幽愤作祟,但是随着这些年来大势渐附,沈氏俨然已成海内第一名门,其实沈充的心境也是渐趋平和,更觉得和和气气、安安稳稳才符合自己的审美观。

因是在他看来,沈氏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晋统,是一个非常正确恰当的选择。但是儿子还是通过一系列的理由,说服了沈充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他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显得更加心平气和,然后才对皇帝说道:“请陛下稍作内敛,容臣於此中细陈。臣所以不忘肃祖恩重,诚非虚言,但是此言之外,陛下能否细度当中悲凉?”

“后汉之末,群雄并起,三家争统,一归於晋。臣门户因家旧吴,久为中朝人物鄙夷,自以亡国之余目之。太康兴治,无略江东,三吴父老,化外鄙流。臣祖宗父子,不曾承於中朝丝缕之恩惠!及至中宗南来,三吴乡流未尝无趋节归义之热忱。然则中宗南来之后,常自幽居阁邸,人不能近,大势取舍,决断於几户暗室之内!”

讲到这里,沈充才流露出几分惭愧:“臣不隐旧恶,往年确有投效权恶门户,行於悖逆之谋。然则当时形势,二日争辉,臣吴乡寒士,素来少见中国大者,昧於大义,若非肃祖恩义感召,更不知迷途行远,大错积重!后事种种,臣不必再陈言自夸,沈氏一门虽只吴乡陋庭,幸在尚有微微才力可逞,不至於见笑於前,辱没於后。中朝惊变,言是天灾,但失察失众至此,焉能不祸!”

听到沈充这略显声色俱厉的言辞,皇帝也是微有错愕,久久难言,只是脸上的怒色已经不如最开始那样强烈。

这番话说的很明白,沈氏就是土生土长的吴人门户,中朝也从来没有将他们视作真正的恭顺子民。讲到恩义之类,沈氏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中朝诸帝在他们眼中都是个屁,一如中朝如何对待他们!

哪怕是衣冠南渡的中兴初期,元帝司马睿前后遭遇种种,那也都是咎由自取。反倒是肃祖,肯於打破中朝以来的常规,破格亲昵吴兴沈氏这一江东土着。

而这之后,吴兴沈氏及其背后的三吴群体所爆发出来的澎湃能量,也是惊艳世道,历数中朝所亲近之世族名流,俱都相形见绌!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江东各地所涌起的助战热潮,这已经不是中朝法统的号召,而是沈氏作为吴人乡表的乡情感召!

神州陆沉,胡祸诸夏,衣冠华族仓皇南渡,江东子弟热血北伐!在这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再去谈什么晋祚法统,何其可笑!

皇帝嗫嚅良久,才又开口说道:“中朝过错,前论俱陈,不必复言。可是、可是你父子既然深感皇考恩重,何以、何以……朕非妄自尊大,强求尊位,但、但名位所定,朕、我只是、只是要求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