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九十五 圣人万岁(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385 字 13天前

距离寅时还有两刻锺的时候,台省群臣已经在台城内集结完毕。除了原本一众留守洛阳的原行台属官之外,这段时间外镇各方也不乏紧急返回洛阳者,如坐镇关中的郭诵,河东的路永,并州的萧元东等王师重将。

基本上除了目下尚有重任在身、须臾不可离职的文武官员,其他大凡能够抽身归洛的人俱都返回洛阳。因为新帝履极对於他们而言,也是自身奋斗半生功业将要得於回报的一个标志。

新梁五德居水,服色尚黑,虽然皇帝陛下还未正式登基,但是各种章制服尚的改变业已基本完成。由於台城制度改革、百官封授还没有正式施行,因是凡在场文武之众俱衣以玄黑袍服,只在绶、带、冠式并纹章方面加以区别。

群臣集结完毕之后,便浩浩荡荡往台城东侧的宣仁小城而去。此时天色尚黑,但御道两侧灯火通明,将沿途照耀得窍毫毕现、白昼一半。

大梁皇帝将於此日正式登基履极,这件事全城皆知。有了此前祭天的教训,早数日前台城便加强了对整个洛阳城的防卫与控制,宵禁执行得极为严格,生民俱被限制在各自坊区,不准在外游荡、干扰大典的进行。

但人永远是要比规令聪明,台城想要凭此便阻止生民宣泄他们的热情,那也实在做不到。当台臣队伍由朱雀门出发上路的同时,南面洛水沿岸各个坊墙同样火光透天,既然不许他们出坊观礼庆祝,他们便在坊中宣泄自己的热情。

因是台臣一路而行,道途中便听到洛水南岸此起彼伏的呼喊声,诸如“圣人履极”“天子万岁”之类的口号不绝於耳。

位列队伍前方的萧元东等武将们,本身便就兴奋不已,平时也都少於礼教,此刻听到洛南民众们呼喊声,一个个也都眉飞色舞,甚至故意朝着前方杜赫等人背影高声叫嚷,回应洛南民众。

文武积怨,历代难免,否则不至於廉颇、蔺相如之间的将相和传为千古佳话。有了萧元东等人的带头,队伍中的武将们一个个也都笑逐颜开,纷纷振臂高呼“圣人万胜”“大梁威武”,虽然引来旁侧同行礼官们的怨视,但一个个浑然不以为意。

他们与皇帝陛下那是沙场托命的深情,岂是这些伏於案牍的刀笔吏能够媲美!

随着武将们一路鼓噪,迎驾队伍那种肃穆氛围不再,但也并未就此变得乱糟糟一片。对於皇帝陛下的登基大典,这些武将们自然也不敢过分恣意,之所以会有今日此举,除了表达对於皇帝陛下的崇敬恭伏之外,其实也存在与台阁诸公角力的争胜之念。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还是龙门辩场不乏时流宣扬羯贼大患已除,应该止戈休武、力图恢复诸夏元气。这种论调自然就触怒了武将们,他们自然也分辨不出这究竟是少数人哗众取宠、故作险论,还是背后有人撑腰作势。

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并不妨碍他们彰显自身的存在感,遍告世人他们才是世道能够归治的最大原因,他们才是皇帝陛下麾下最忠勇可用的力量!

这种文臣武将的角力,无论如何都难避免,眼下这种程度不过小事而已。如果是全无纷争、一团和气,皇帝陛下反而需要怀疑这麾下群臣是否已经志气懒惰,文无布政播治之勤恳,武无积功夺勳之英勇。

不过在进入宣仁小城之后,那些武将们也都识趣的闭上了嘴巴,姿态稍作表露即可,若还不依不饶的坚持,那就是在找不痛快了,一旦扰乱之后的礼仪,那就是针对皇帝陛下本身了。

群臣抵达旧邸,先由中书、太常、礼部大尚书等三者上前叩门献表,之后群臣叩拜,山呼万岁。这一项典礼称许并非常礼,特别是江东中兴之后,如中书这等级的执政重臣几与皇帝分庭抗礼,哪怕在许多正式的典礼场合,都可持於平礼。

但今日大典毕竟是新皇登基,而且具礼如何,也要看受礼者威势如何。当今皇帝陛下之权威声望,可谓是近世无可比肩,言之直追后汉光武大帝都不为过。

甚至就连晋世中朝武帝司马炎,篡魏享国之时,继承祖业之余也仅仅只是消灭蜀汉,仍有东吴半壁尚存,且祖、父相继蓄力,论及尊途之英壮恢弘,更是远逊於当今皇帝陛下。

如今大梁新立,虽然尚不可称金瓯完整,四边仍有诸夷余波,但局面早已经大优於近世诸多僭号称尊之流。特别今上称尊,是逢诸夏神州未有之沉沦大祸,非此英主救世,则诸夏百姓或远逃四边、或被发左衽,救亡图存,衣冠重塑,累数历代,无此盛功!

因是群臣於府前山呼万岁,或声嘶力竭,或感激涕零,如崔卢等久亡胡中的老臣,更是深叩於地,面额见血,一声声呼喊中,受尽苦难折磨的前尘往事烟消云散,不意此生尚还有幸奉请叩拜诸夏冠带、中国英主!

在群臣叩拜声中,皇帝行辇出现於府邸前庭,皇帝沈维周衮冕威重,端坐於行辇御床之上,神态庄重肃穆,皇冠垂旒之下,双眼灿若繁星,威光流转,令人不敢直视。

而随着皇帝仪驾出现於群臣面前,万岁呼声更显浑厚。特别几名武臣视线余光扫见御辇上端坐的皇帝陛下膝上平置一剑,山呼声不免更是大噪,甚至就连周边拱从护驾的胜武禁卫将士们也都加入此中,一时间万岁呼声直冲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