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字文伟,义阳人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两度提到此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这说明,诸葛亮非常看重费祎,并委以重任。
费祎是蜀国的重要人物,事实的确如此,而这个重要人物,有个众所周知的嗜好,喝酒。但他自制力极强,从不因喝酒而误事。诸葛亮身为丞相之时,权力非常大,他去世后,一方面蜀国再没有如他那般能力和威望的人物,另一方面,后主刘禅也不愿意再出现一个“相父”,来管束自己,于是,刘禅就把丞相一职给废除了,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作为内朝领袖,实际上就是宰相。而费祎这时候任后军师,没过多久,蒋琬又升了官,任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那么,尚书令的位置谁来坐呢就是费祎。这一时期,内阁尚书台坐办公室的主官,是尚书令费祎,他的直接领导人就是录尚书事蒋琬。
蒋琬当了一把手后,考虑到诸葛亮多次北出秦岭,讨伐曹魏均无功而返,于是打算多造战船,从荆州西部北上,奇袭魏国的魏兴、上庸等郡。这一想法改变了诸葛亮的既定方针,立刻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其中包括费祎和姜维。为此,蒋琬上书给后主刘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可惜,蒋琬上了书,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他就身患重病,也没有好转。刘禅只得擢升蒋琬为大司马,但这个职务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个荣誉职衔,权力比大将军、录尚书事差远了,蒋琬的原职务谁来接任呢当然就是费祎。
费祎执政后,一改诸葛亮连年北伐的策略,因为当时蜀国经济状况非常糟糕,费祎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治方面,基本没进行过过大的进攻性军事活动。但姜维与费祎不同,他坚持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多次要求费祎下令北伐,屡屡要求,费祎既不好一味退却,打击姜维的积极性,同时又担心姜维打败耗费国力,于是他想出一个折中的主意,只派一万人马给姜维。姜维挺寒酸的,就靠仅有的一万人马骚扰曹魏边境,先后打了几仗,战国寥寥,只保持了进攻的态势,到了蜀汉延熙十三年,姜维再度率军杀出祁山,进攻魏国的西平郡,但未能取得胜利,没拿下郡城就撤兵而回。而在这场战役中,姜维也有收获,那就是活捉了时任魏中郎将的郭循。
如此一来,曹魏利用郭循潜伏刺杀费祎是不可能的,这桩血案就变得匪夷所思了,郭循既不是蒋琬的手下,也不是曹魏集团的卧底,与费祎也没有任何私人恩怨。那么,他有什么动机要杀害费祎并且是同归于尽的方式,所有可能性都被排除后。我们只能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那就是被害人死亡之后,谁会获得最大的利益毋庸置疑,费祎死后,政治获得最大利益的人,只能是姜维。而且,他与费祎的战略方针矛盾,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姜维显然是身受费祎压制的。由此,他心生杀机也是情理之中。再看陈寿三国志姜维传里的一段记录“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也就是说,蜀汉延熙十六年春天,费祎死亡。夏天,姜维就率领数万人的军队出征。由此可见,费祎的死,对姜维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