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被召回,加禄米三百石,英宗命他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等边塞。当初,宁夏守边的部队,半年一换,后来边事紧张,三年才换。军士日久疲惫,又增选军属来防备,有的一家有五六人在边防,军用物资供应因此而陷入困境。王骥请每年调换一次,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次年正月再送回去,这样边备充足而军队也不会疲劳,英宗觉得他的建议很好,把它推行到各个边防。
英宗命王骥总督军务,宫聚为平蛮将军,率师十五万前往,第二年造船渡过金沙江,叛军在西岸立栏栅拒守。官军联船搭成浮桥渡过去,攻拔叛军栏栅,进而攻破鬼哭山,连拔十余寨,叛军坠崖溺死的有无数人,而思机发还是逃掉,找不到他。那时,官军越过孟养,到达孟海,该地在金沙江之西,离麓川有一千里,自古以来官军从没到过,叛军见到官军非常害怕。而官军远途跋涉,王骥担心粮饷不继,急于想引兵退回。当时思机发虽然躲藏起来,而思任发的少子思陆又拥众占据孟养,王骥推测贼人终不可灭,便与思陆定立条约,立石表,在金沙江上发誓说“石烂江枯,你才能渡过来。”于是班师。
王骥共三征麓川,终抓不到思机发,议论者指责王骥等人劳师费财,以西南一隅而骚动天下,而会川卫训导詹英上疏弹劾他,大略说“王骥等人大量役使民夫,抬着彩色的丝织品,散给各个土司以邀取厚利。他擅用腐刑,诈称是进献给陛下做宦官,实际上是充作私人使用。部队行进又没有秩序,十五万人一天同时出发,互相践踏。每名军士背六斗米,在山谷中跋涉,许多人自缢而死。
到达金沙江后,又彷徨不敢渡,渡过之后又不敢攻,后来进攻了,又丧失了都指挥路宣、翟亨等人。等敌人撤走后,却抓渔夫做俘虏,把占领之地分给木邦和缅甸,掩盖败绩以为功劳,这与李宓之败有什么区别而当时杨国忠就是以捷报报告朝廷的。”奏章交到法司,王振从中庇护,王骥得以不被问罪。
土木之变发生,英宗被俘,群臣弹劾王振以及王骥,朝廷因为王骥正在军中,且还要倚仗他讨平苗人,便放过不问。朝廷命王骥佩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负责镇压事宜,由侍郎侯琎总督军务,后来苗人势力更盛,部众达十余万。平越被围半年,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便挖草根来吃,而王骥屯兵在辰州和沅州并未进军。黄镐起草奏疏放在竹筒中,找人从间道出来,报告朝廷,代宗改命保定伯梁珤为平蛮将军,增兵二万人,侯璡从云南督军前进,急战,大破叛军,解除各城之围,而王骥也俘获了铲平王虫富等人献给朝廷。
王骥回师后,代宗命他总督南京机务,南京的部队素来偷闲懒惰,王骥到任后,把自己治军的办法教给他们,兵部尚书于谦不器重他,但朝廷因王骥是旧臣而宠礼他。王骥请求代宗授予世券,获准允,代宗命王骥守备南宫,以监视居住于此的太上皇朱祁镇。代宗亲赐王骥敕书,让他解职养老,定期朝见,王骥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仍照样跃马吃肉,盛情于声妓之中。
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迎立朱祁镇复位,据传王骥参与了这一密谋,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孙都带在了身边。事后给王骥的赏赐稍迟,他上书陈说道“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英宗便任命王祥为指挥佥事,仍任王骥为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勋阶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如旧。
几个月之后,王骥请老告退,后来在家中病逝,终年八十三岁,英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按旧例赐葬祭,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在明代顾其言的皇明百将列传评林及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王骥均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