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个新闻,把唐焕从“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的骚扰下解救了出来。
里奇斯克伦塔和那名攻陷太平洋电讯主机、id为condor的黑客,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网上的一台方圆服务器上的比拼,有了最终结果,condor取走了该服务器上的文件,并得意洋洋地放到了美国在线bbs上进行炫耀。
现阶段数量虽然不算绝对多,但素质完全称得上老鸟的网民们,顿时对此哗然。要知道,里奇斯克伦塔那可是系出名门啊,经过唐焕的培养,应该算是顶尖的技术精英了,怎么就如此轻易地败在了这名显摆成瘾的黑客的手下。
就这样,大失所望者破口大骂:什么狗屁的天子门生,草包一个,害得老子压输了金币;阴谋论者提出质疑:其中是不是别有隐情啊美国在线的各个社区空间,一下子乱成了一窝粥。
目前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还属于两个明显割裂的世界,进而传统媒体未必懂得网络上的思维。
所以,纽约邮报迅速从网络上找了两篇“自己想要”的评论,改编一下,刊登了出来,矛头直指唐焕:“里奇斯克伦塔不是你的得意弟子么可他还是败在了那名攻陷太平洋电讯的黑客的手下。看来,你们的技术水平真的非常有限,失去华尔街的订单倒也理所当然了。”
按照以往重量级煽情新闻的经验,纽约邮报将这期报纸加印了一倍,然后发向了运营网络,结果刚把货铺开,一个大嘴巴就狠狠地抽了回来f逼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则消息:“非法入侵太平洋电讯网络、窃取用户数据的黑客已经被抓获,是犯有前科的凯文米特尼克。面对充分的证据,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凯文米特尼克并非无名之辈,他在15岁的时候,便成功地破解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结果年仅16岁就被逮捕,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一名网络少年犯。
在这样一个有跟脚的人物面前,太平洋电讯的主机被攻陷,还真算不上多么出乎意料的事件了。
人们更为感兴趣的是,凯文米特尼克刚刚赢了里奇斯克伦塔也就一天多的时间,怎么就落到了f逼的手里,而且还把所有的罪行都认了下来
显而易见,这场黑客大战的输赢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当中必然另有隐情。就是不知道里奇斯克伦塔,甚至还有他背后的老师唐焕,使用了什么手段,才大海捞针地把罪魁祸首揪了出来。
可笑的是,纽约邮报太着急了,这种充满变数的动态被安排个“豆腐块”提一下也就算了,可你却非要长篇累牍地大肆报道,搞得现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么多没卖出去的当期报纸,都成了愚蠢无知的佐证。
当然了,f逼不会给出此类问题的答案凯文米特尼克这个家伙,就是老子凭一己之力抓住的,你们如果不信,那就去别处打听好了
于是乎,不肯罢休的各路媒体分头行动,对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甚至里奇斯克伦塔个人提出了采访要求。
结果呢,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都很低调,只是发出了一个官方声明:罪犯落网,大快人心,今后我们会更加谨慎地展开系统安全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如果说,太平洋电讯、方圆、哲儒这些大公司老成持重,情有可原,那里奇斯克伦塔的淡然以对就耐人寻味、引人遐想了。
要知道,这样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阶段,怎么可能背着输给凯文米特尼克的失败记录无动于衷呢,
躲在大学校园里的凯文米特尼克,不胜其扰之下,干脆做起了产品推销员,介绍了哲儒最近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新推出的一个成果杀毒引擎,用以抵抗开始泛滥的计算机病毒。
早在1949年为伊利诺伊大学所做的一次演讲当中,约翰冯诺伊曼便描述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如何复制其自身的理论模型,实质上就是以此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病毒的雏形。
随着计算机从大型机至小型机,再到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微型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逐步走下神坛,资源开始变得充裕,普通人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也成指数级增长,计算机病毒在学术范围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
当个人电脑在1980年代风靡全世界后,计算机病毒终于走出了实验室,在现实当中兴风作浪。比如就在今年一月份,以磁盘开机扇区为栖身地的新兴病毒就出现了。
哲儒并没有自己亲自涉猎计算机杀毒软件领域,而是把包括杀毒引擎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技术授权给了赛门铁克公司,让其推出具体的产品。
由于计算机杀毒软件的扫描操作非常消耗资源,现在的个人电脑难以承受,因此其借鉴了“汉卡”的实现原理,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硬件计算机病毒防护卡来执行,这也无形中几乎杜绝了此类软件被盗版的可能。
凯文米特尼克是这场黑客大战的主角之一,虽然比拼结果为负,但在凯文米特尼克离奇地迅速被捕后,他之前失去的声望瞬间便恢复了回来,加上避而不谈其中的内情,进而还多了一道神秘莫测的光环。
记者们好不容易堵到了他,并让其开口,便顾不上对方具体说什么了,反正刊登出去就能满足大众的好奇。
结果,赛门铁克的杀毒软件还没正式发布呢,便借着由太平洋电讯数据泄露所引发的一系列风波,打了一次大大的免费广告,导致咨询打爆了电话。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新技术在之后被爆料出来。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