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战略(下)(1 / 2)

崛起军工 安溪柚 1484 字 1个月前

总后首长闻言怔了一下,但依旧有些不服气:“下个型号怎么办?有了这个型号为基础,掌握了技术,锻炼了队伍,自然好办!”

“飞机分轰炸机,强击机,截击机,歼击机,难道我们每个飞机型号都要配一款专门的航空发动机?更何况如今战机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从螺旋桨战机驰骋天际到如今的喷气式战机包打天下,才几个年头?谁敢说几年后战机所需要的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会是怎样个高度?所以,首长,咱们真得好好想想,这个全新的工业门类该怎么走!”

柏毅的话有点冲,但他就是这么个人,平时的时候得过且过,甚至极怕麻烦,可一旦认真便像换了个人,有一说一绝不顾及,哪怕是在领导面前也是如此,总后首长跟柏毅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到,自然是清楚这家伙的脾性。

非但没觉得柏毅做得出格,反倒是认为这才是一个技术工作者应该有的求实态度,要知道他们领导层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可是比柏毅的话更冲,更直白,结果却是令党内更团结,工作更热情。

至于那些小肚鸡肠,无容人之量的人,早就被整风的大潮清除干净了,是以总后首长听了柏毅的话并没有在意态度上的问题,反倒是皱着眉头思考起柏毅的话来,说实话,对于何时能将RD—9发动机的技术吃透,总后首长心里也没底。

毕竟如今的中国连活塞式航空发动机都造不出来,更别说技术难度更大的喷气式发动机了,之所以抱着仿制RD—9发动机心思不放,可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而是觉得这么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工业?

是以当他得知苏联准备提供RD—9发动机后,可谓是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起步的最好机会,以至于没等跟苏联签订协议,便已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组建航空发动机工业的相关报告。

为此中央极为重视,已经开始召集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们进行先期的筹备工作,按照总后首长原定的设想,航空发动机尽管更为精密,然而本质上跟枪支弹药没什么区别,只要将架构建起来,便可迅速发展壮大。

但听柏毅这么一说,总后首长忽然意识到,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似乎并不简单,若是在几个月之前,总后首长或许不会犹豫,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先围绕RD—9发动机建立航空动力研究所,随后分散配置配套生产厂,同时吸收苏联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的先进经验,最终建立一整套航空动力生产体系。

可他发现,自从柏毅在西伯利亚接触了被俘的德国专家后,无论是眼光还是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特别是在军工发展的战略方面,有着及其独到和精准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从此次莫斯科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见微知著,更是从两人先前的往来信件当中就已经被总后首长关注到。

正因为如此,总后首长相信,柏毅一定是从战败的德国专家哪里获得了具有宏观性质的军工发展思想,不然又如何解释柏毅那些条理分明的军工发展思路呢?念及此处,总后首长便不得不认真起来,因为他很清楚,二战时的德国可是喷气式发动机领域的执牛耳者,尽管最后战败,但相关的经验教训也必然会让中国受益良多。

于是沉吟了一下,方才点点头:“那你觉得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