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嚷个啥,回来就回来呗。”
屋里走出来一个老太太,腰里系着围裙,虎着一张脸。
刘青山看了看,感觉不是那种慈眉善目类型的,好像有点刁。
“妈。”
高文学弱弱叫了一声,他从小有点怕这个高门大嗓的母亲。
而且他也能感觉到,母亲对他这个有点木讷的儿子,并不那么喜欢,更喜欢老大和老三一些。
高大娘瞪了儿子一眼:“你还知道回来呀,早就把这个家给忘了吧。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后边跟着的小老四有点纳闷:咦,这个老奶奶怎么也念起儿歌了呢?
高文学脸上顿时涨红起来,嘴里想要辩解什么,却又无从说起,然后就感觉胳膊被刘金凤轻轻拍了下,心里顿时觉得涌起一股暖意。
“妈,我和文学,还有您孙子小火,回来看您了。”
刘金凤笑着说道,语气亲热而又不谄媚。
在村里,各种各样的婆婆,她见得多了,自然不会胆怯。
高大娘跟着打量一下这个儿媳妇,心里有点纳闷:不是说是农村人吗,瞧着这个穿着打扮和模样,也不像啊?
再瞧瞧腕子上戴着的手表,还有脖子下面挂着的,好像是玉石吧?
明白了,老二八成是找了个有钱的媳妇!
高大娘脸上立刻挤出了笑容:“好好好,难得你们有这份孝心,快点进屋,这些都是你娘家的人吧?”
高文学就把小姨子小舅子什么的,都给介绍一遍,又惹得高大娘满心不痛快:
这农村人就是没眼力见,大老远的,来一大家子,又是吃又是住的,怎么就不知道替家里人考虑考虑?
这年头,城里人,最怕的就是家里来乡下亲戚,大多数都是连吃带拿的,能把人烦死。
看到高大娘似乎又拉下脸子,老四老五这俩敏感的孩子,都有点不敢进屋了。
刘青山摸摸她们的小脑瓜,示意有哥哥在呢。
对於高大娘这种人,他见得多了,市井小民,大多如此,也不能说他们市侩吝啬,只能说是生活改变了许多人。
进到屋里,只见里面摆着几样陈旧的家具,和当下大多数平民家里都差不多,都是日常所用的东西。
柜子上面,摆着三个镜框,刘青山瞧见了一张全家福:里面的高老爷子和高大娘那时候还都挺年轻的。
五个子女,三儿两女,簇拥在他们身边。
除了高文学的哥哥弟弟之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最小的妹妹。
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屋子都站快满了,刘青山把带来的礼物,主要是一些山货啥的,都拿出来,另外就是两条烟和几瓶酒。
而刘金凤则拿出来几套衣服,都是在刚子他们那里买来的,反正只收个成本价。
基本上是按照高文学说的,家里人一人一套,就连大哥家的小侄女,都有份儿。
“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还花这么多钱干啥。”
高树森嘴里还埋怨着。
高大娘却觉得挺有面子,这个儿媳妇出手好像挺大方的,不知道家里老三马上结婚,能不能再帮衬一下呢?
“金凤啊,你们在老家那边都做啥营生?”
高大娘试探着询问,看这些人的样子,好像不是种地的。
刘金凤笑笑:“妈,农村人还能干啥,也就是种种地,养养鸡,养养猪之类的。”
老太太脸上立刻一垮:农村可不就是这些营生?
她有点想明白了,儿媳妇这第一次登门,也是瘦驴拉硬屎,驴粪蛋子表面光。
估计来这么多人,就是憋着多住些日子,准备吃回去的。
刘青山却心里偷笑:大姐原来也不老实啊:
种地是种的一年能出千八百块的大棚;养鸡则是能下几百只蛋的蛋鸡;养猪还是村里集体养殖,数量更多了。
估计大姐也是瞧出来婆婆的心思,进行反侦察呢。
果然,婆媳之间的战争,才是永恒的战争。
聊了一会儿家常,时间差不多已经是中午,外面先蹦蹦哒哒跑进来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嘴里还哼哼着好像是邓丽君的歌。
看到满满一屋子的人,这丫头一下子就愣那了。
“小妹!”
高文学噌地一下站起来。
从这丫头的面孔上,依稀看出来当年那个喜欢跟在他屁股后的小丫头的几分模样。
“呀,二哥!”
高文艺顿时尖叫一声,张开双臂,兴奋地扑到二哥怀里。
不过很快她又跳下来,大概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脸上红扑扑的,拉着高文学的手,说啥也舍不得松开:
“二哥,你回来太好啦,以前总在梦里见到你,现在终於不用啦!”
几句话,差点把高文学的眼泪说得掉下来,手足情深啊。
刘青山也瞧了瞧高小妹,看得出来,应该是个心直口快的小丫头,没什么心机,模样还挺秀气。
“小妹,这是你嫂子,这是你小侄子。”
“嫂子好,哇,小侄子,我都当姑姑啦!”
高小妹欢蹦乱跳地凑到刘金凤身旁,张开双臂,想要抱抱小火,可是又不知道怎么抱。
她是家里的老丫蛋,可没有从小照顾弟弟妹妹的经历,自然不太懂。
“小妹,这是嫂子给你买的衣服, 看看喜欢不。”
刘金凤笑着看着这个小姑子,她也挺喜欢直爽的性子。
“谢谢嫂子。”
高文艺还鞠了个躬,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又进来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留着大长头发,花衬衫,喇叭裤,进门也是一愣。
“谑,这都哪冒出来的?”
“三哥,是二哥二嫂回来啦!”高小妹连忙上前汇报。
高文书却是嘴角一歪,不冷不冷地说道:“我这儿结婚都没房子呢,老二你又领着老婆孩子回来占地方啊?”
“你说你就在你那个犄角旮旯猫着不好吗,回来凑啥热闹呢?”
屋里人听了顿时都是一愣,刘青山也是脸色微沉:你这说的是人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