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一波五折(1 / 2)

山沟书画家 忘三川 2002 字 1个月前

书法家大抵都从楷书起手,这样的经典小楷字帖,不说临摹过千遍,至少百遍是起码的。四十四行的《乐毅论》,记性再差,整篇背不下来,这么几百遍临摹下来,前六七行,早就已经滚瓜烂熟了。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

这些都不需要去刻意记的,而是张口就来,提笔就写的东西,钟岳却仿佛像是头一次接触到一样,看着大屏幕上的内容。

是的,没错。钟岳并没有临摹过这《乐毅论》,今日切磋小楷,又不是看谁临帖临的像,内容写什么,熟悉与不熟悉,其实差别不大。

行书会有很大影响,不过小楷不会。

云徽显然看出了钟岳频频抬头的原因,皱眉叹道:“这孩子太自信了。内容定《灵飞经》,不说结果怎样,至少用笔上熟悉不少,怎么能这么自大,选《乐毅论》?”

云徽显然是已经调查过钟岳,知道这么初出茅庐的少年,是从徽州来,之前因为一篇出彩的《六甲灵飞经》摘得市大学生大奖赛桂冠。

反观王格,这篇《乐毅论》他太熟悉不过了,从小到大,不知道写废过多少只毛笔了,别说背诵了,连用笔的姿势,他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流利连贯的笔势,根本不需要去花多余的精力,直接就流畅地写下来了。

钟岳手中的鼠须兼毫,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他甚至能够感受到笔毫腰力翻转的时候,那细微动作产生的摩擦。

一波五折,这是钟岳之前没有达到的秘境,就在他熟手了两行之后,终于实现了!

他将写过的宣纸团成一团,丢在一边,有些欣喜地重新拿过一张新的罗纹单宣。

然而坐在位置上的那些人不知道钟岳发生了什么状况,纷纷摇头叹气。

“这孩子心态炸了啊……”

“真是,没有本事,就不要选不熟悉的内容,还狂妄地选乐毅论,真是年少气盛。”

那边全程摄像下的主持人,轻声说道:“现在两位大师已经在进行创作,不过挑战者仿佛出现了失误,之前写好的作品被揉成团,丢弃在一边。王格老师则是有条不紊,用笔稳健地创作着,看到形势对于钟先生很不利!”

钟岳第二遍开始书写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更加秒了。

气势连贯,虽然字与字、笔划与笔划间没有连带,但是遥相呼应,内含勾丝,唐人一波五折的神秘笔法,在钟岳用上秘传鼠须兼毫后,终于达到了!

钟岳甚至不愿意再抬头去看那文本,害怕这样的状态被打断。好在这样的经典书帖,文征明也有临摹的作品,钟岳直接开启了系统全息投影,在光影的辅助之下,他完全可以洞悉全文。

至于吴门小楷的笔法,他完全不用去在意,因为他已经完全抛弃了文氏的细腻婉转。神人九势的急势,配合鼠须兼毫的灵动,已经完全可以达到一波五折的唐人笔法高度,这一连文征明都梦寐以求的笔法,钟岳达到了!

这种奇妙的状态下,钟岳的心情反而趋于宁静,若是以往,再有所突破之后,激动是在所难免的,不过系统产出的精品神器,具有宁心的效果,所以他能够做到心如止水。

小楷的法度,是标准。

法度坏了,那么即便笔划再飘逸灵动,那都是病笔。

没有为什么,这就是正书的规矩。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近现代的书家之中,都没有专攻楷书的。这座大山之上,巨人太多,法度严谨,根本无人可以做到比肩,甚至是超越,所以导致自明清以后,没有真正的楷书大家诞生。

这种格局直到最近十年,才宣布告终。

随着传统国学的复兴,各式各样的“伪大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王格自然是其中之一,在沪上的书法商业帝国里,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