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禧堂里, 史夫人隔着窗子看着二媳妇王氏的背影缓缓消失在视线里,无声地叹了口气。王氏今天来请安,又向她谈起了琏儿的婚事,再一次失望而归。她想把自己家的侄女王熙凤嫁给琏儿, 请自己来撮合, 自己却一直没能给她准话。
唉史夫人扶着额头苦恼, 方才在王氏面前, 她语气含混, 其实她是不方便说得明白,琏儿娶王熙凤这事儿, 九成是成不了的了
史夫人怅然地陷入到往事的追忆之中。时间已经过去十年了, 这十年里啊, 发生的事情不少, 但没几件, 是让人感到顺心的。
八年前,大儿媳张氏的父兄结束了流放, 回到了京城。时过境迁, 皇上年纪大了,见到儿子们明争暗斗, 又不禁怀念起太子来,后悔自己以前对太子过分严厉了些,才导致太子乱了心思。因此, 他追封太子为忠义亲王, 也是借此敲打众皇子们。
太子兵变而受到牵连的官员也陆续得到赦免。张家本就没做过什么, 当年也是无辜被牵连的,在一些文臣的援手下,皇上想起了他们, 决定施恩招他们回京城,给予些补偿。
张氏的父亲年纪大了,上书乞骸骨,皇上怜悯,赐金养老。张氏的兄弟们正当壮年,给皇上上了谢恩悔过折子,态度恭敬,全了皇上的面子,得以起复,重回官场。
有了父兄撑腰,张氏再无顾虑,下定了决心,她不愿留在贾家了。再不想见到虚伪狠辣的公婆和好色无情的丈夫,觉得那样的日子一刻都再难忍受。她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里,她是不可能和离的,于是她提出析产别居,要求带着贾琏,去伺候居住在京城郊外的老父亲。
那时,国公爷还在世,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会败坏贾家的名声的。他叫了张氏前来劝说,要她为贾琏着想,母亲与夫家几近决裂,日后他何以自处他是嫡长孙,日后是要继承贾家的,难道不考虑这名声和利益么语气殷殷,诚意满满,可谓纡尊降贵。
但那张氏却不肯听从,冷冷地拒绝了国公爷的好意。她的长兄也是不识大体的,还专程上门来为她助阵,拿出了当年张氏被病卧在床的种种凭证。
啧啧,张氏真的是有心计手段早年老荣国公夫人宠爱贾赦,为能给他聘下张家的女儿,承诺过进门就给她协理管家之权,还把手中的心腹人手交付给张氏。怪不得,张氏在张家倾覆后,还能保全了自己,收集到贾家的把柄。麻烦啊
这还不算,张氏的长兄还拿着嫡长孙贾瑚死因蹊跷说事,扬言他要以舅舅的身份,去顺天府衙门告状,为外甥讨一个公道
张氏现在身份还是贾家儿媳,公婆如何对待她,其中的恩怨纠葛,只能算是家事,衙门也不好过问,这还好说一些。但这贾瑚的死因,就牵扯到了一条人命,由不得衙门不重视
况且,张氏的长兄如今也做了官,昔日与张父交好的文臣们也对他关照有加,顺天府不敢为荣国府瞒下的。那竖子也真是奸猾,把矛头直指向政儿和王氏,不涉及到她和国公爷,占据了大义名分。
做叔婶的,因着要谋夺家中的爵位财产,狠心害死自己的嫡侄日后的承爵人,这状子一告上去,必定会轰动京师不管最后审案后是个什么结果,政儿夫妻俩的名声就要彻底毁了贾家如今在文官中很不受待见,史夫人和贾代善心中都是有数的。
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更何况,天地良心,这事与史夫人绝对无关,虎毒还不食子呢,贾瑚那可是她的亲孙子,她是下不了手的但是,但是吧,她可不敢保证,王氏一点儿没做过手脚
王氏自然是满口喊冤,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无论王氏有没做过,荣国府也必须保住她啊,她生下了那几个好孩子不说,她娘家哥哥王子腾可是承继了贾家势力,日后要维护贾家的出息老亲,妹妹是薛家当家主母王氏,贾家割舍不得
几番撕扯,最后,国公爷无奈做了让步,张氏就这么施施然地拖走了她的嫁妆,带着贾琏回到了张家别院。好在,张家还肯用了个张老太爷年高体弱,思念爱女,张氏和外孙承欢膝下,也是至孝之举遮掩了过去。外人其实也是明白此事大违常理,个中必有不为人知的内情,只大家见到贾张两家的态度,也不方便深究罢了。贾家的名声更加被拖累了
自此,琏儿就跟随着张氏在张家生活,只在逢年过节时,匆匆回荣国府一遭儿走个过场。他被张家教歪了,和祖父母、父亲都不亲近,见了面,都是恭敬中带着疏远冷淡的态度。打小他就跟着张氏,母亲这些年过的日子都看在眼中呢,史夫人想笼络他,也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