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牌匾下面还有一堆小幅的海报从店里的食材原料到这家店的传统历史都一一介绍。不过前一段时间电视里那个节目对这家店的介绍也相当详细,就连莱维都还记得这家店有个区别於其他多数店家的特色叫什么‘一丁烧’之类的。大意好像是别的店都是一块带印模的铁板上直接倒入面粉糊,加入馅料等烧熟了之后再用模具将鲷鱼烧和多余的面粉糊分割开。而这家店则是单独一条一条的制作,做好后并不需要再将鲷鱼烧多余的部分去除。
不过说实话这种所谓的特色,莱维觉得大概除了外形上美观些,
估计不会对口感和味道有什么影响。但想来这些比较传统的小吃的确本身就早已经定型,如果不想胡乱的修改创造出所谓的新派产品,而是更希望延续传统,那么的确除了在食材、火候和细节搭配上下功夫之外,也只能从外形上下心思找到一些可以宣传的特点。 况且除了外形上的区别外,可能这家店采用相对麻烦一些的制作方式,也是希望能向顾客传递一种‘严谨传统认真’的理念?
别说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实际上没太大差别。但在当今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大多数生活平稳的人都见多识广对许多事物缺乏新鲜感。反而这种让人能感觉到‘用心’的产品, 往往可以在同质化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即便消费者也许为了并不会在实际体验上带来更多正面影响的‘用心’上多花费了些许钱财,可是现实是消费者中一部分的确就愿意产生这些额外的花费。
说不定这其中也有当代社会人情冷漠,即使是在商品中感受到努力和认真,也能让消费者体验到自己‘被重视’的感觉的原因?
就莱维自己的观感上,即便像他这种大大咧咧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的人。也的确会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那些更用心的产品,即使有些只是看上去给人感觉更用心。譬如就以这些街边小吃快餐来举例。比起整个过程工业流水线化相当明显,甚至都已经机械化制作,顾客全程就看着各种工具机器简单就做出成品的小吃;莱维也更愿意去买去光顾那种一个看上去上了年纪的‘老手艺人’带着几个朝气蓬勃的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以并不快也不方便的方式慢慢制作出来的小吃。这大概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但不是有人说过美食实际上就应该是从食材准备到烹饪过程直至最后摆在食客面前都让人满足享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吃到嘴里那一口那一瞬间么?
说不定正是基於这样的理念,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餐厅采用了透明的开放式厨房,让顾客可以在进餐时看到厨房里厨师们忙碌的身影。这种设计在一些平易近人的餐厅里固然更多是为了让顾客放心他们的食品安全卫生。但那些标着米其林星级评定的高端餐饮也这样选择,无疑就是将烹饪的环节也视作对顾客的一种心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