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骊山有神(1 / 2)

“我儒家一脉又有大儒出世,这才是真正关系后世文脉的大事!”

苏贤书院当中,江南道唯一一位大儒人物,也是书院的山长摸着胡须看着苏杭城内不时闪烁的文华,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无论其他几家是怎么传承,儒家一直很简单,只有将书读到了心中,才算是真正的学有所成。

一言一行皆是学问,甚至与世而变,体会经典结合当前,出现了一种新的感悟,这才是所谓的大儒之境。

得其意,而忘其形,感其神,而忘其宗,这便是真正的学有所成,开始言行合一了。

“不过这位在苏杭也非是一日了,终于到现在摸到了大儒境的边了嘛?”

看着方向,这位山长自然知道是什么人突破了,不过他也是十分的奇怪。

毕竟那位也是曾经于苏贤学院求学过的,只不过道理和这位大儒有些不同,最后走到了另一条路上,他也提点不得。

不知怎么最近想通了一般,文华越发明显,更是隐约间已经开始有了大儒的气度。

浩然之气在大儒之前都是善养,而过了大儒境那才是真正体现出了儒门修者的厉害,一口浩然气蕴藏于胸口。

上驱邪祟,下斩妖魔,甚至可以号令鬼神。

这才是为何儒门一脉几无长生之辈,可是却可以和道佛并立的原因。

不管如此,儒家一脉终于有望再添一位大儒,肯定是有益无害的事情。

‘这个时候可不能让你们那些烦人精搅和了我儒家一脉的好事!’

微微一笑,只见他又凌空书写了一个镇字落在了苏杭城内,夜色愈深,周围的封锁也越发的明显。

不少在城内修行的道门一脉子弟只觉得浑身气息一冲,睁开了眼睛不满的嘟囔了几句,干脆放弃了每晚的课业,直接转身睡觉起来。

另外也有些趁着灯火还亮,又没有困意开始品读道门一脉的经典。

唯有在城东的一条街道内,一户不算高大,却时而有异彩流转的宅邸,书房内早已经很久没有温过书的老头端着书本仿佛看入了迷一样,完全不记得身外之事。

大儒手书是何等珍贵?要知道江南道到如今也不过苏贤书院一名大儒而已,苏贤书院的大儒手书也没有几卷。

毕竟手书并非法宝之类,可以保存很久,如果要体会其中属于大儒的道理,光文字是记载不全面的,还需要体悟其中的精神意志。

而这部分精神意志是会消散掉的,就如同他们赠予的字词一样,最多也是坚持三代人,百年时间。

所以赵无忧派人给冯老头才会让这位只差一线迈入大儒的读书人如此的无法拒绝。

尤其是那几本书还是特别符合他道路的书籍!

“夫天地者,生死有序,伦常有别,然自然无则,懵懂于万物之中,行威力斯威尔...”

不自觉的将心中所想逐渐诵读了出来,哪怕是在另一间书房温书的冯家儿子也忍不住跑了出来,大儒破镜的精言大义,就连赵无忧都未曾听过,更何况他?

几乎是眨眼间一道道浩然之气便汇聚于这个小小宅邸,将冯家儿郎这些时日来耗费的元气补益,心中被迷惑的那部分神魂也彻底的清明,往日种种本是有一层迷雾,此时破除却好像一面镜子。

反馈着让他从另外一个视角不断的看着过去和红玉的交往,一个疑点,两个疑点,很快他心中便有了所猜测。

不过现在不是让他想这些的时候,一道道浩然之气凝结为一个巨大的白色虚影矗立于天地间。

没有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知道自家父亲已经到了最为危及的关头,不敢怠慢,直接站在了父亲的书房门口。

打定了主义,无论什么情况也不能让他人闯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