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运输(1 / 2)

气氛马上就紧张起来。

研究所马上组织技工抓紧时间生产夜视仪,因为还没投入批量生产因此还有一些零部件需要改进,另外还要最终与坦克和半履带汽车适配。

两种版本不太一样,坦克因为有坦克炮开火的震动,因此需要用高强度的显示屏并且再加上减震装置,否则装上坦克后开几炮就碎了一地,夜视仪再好也是白搭。

相比之下用於半履带汽车上的要求就低多了,半履带汽车只有一挺机枪,它对夜视仪的影响不大,只需要常规版本就够。

不过这些在有了数控机床后问题都不大,只要苏欣那边设计出零件,用不了多久数控机床就能将其精准的生产出来了。

最忙的还是陈松勇。

这支部队是由他指挥的,又因为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因此他就要联系上航空队、直升机部队、敌后情报人员及游击队、甚至还要与前线部队沟通了解作战环境和敌人布署。

这些就是陈松勇平时干的事,所以虽然多但对他来说却是游刃有余。

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坦克运输的问题……

T44是在太原兵工厂生产的,要把它运到奉天再到前线作战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直接开去肯定是不行的,T44发动机虽然经过改良但其寿命也不过只有270小时左右,这还是在不断维修不停保养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寿命。

如果从太原经赤峰赶到奉天,只怕到了前线差不多就要报废了。

用火车运又存在一个问题:从太原到大同是窄轨,火车车厢的宽度只有两米出头,而T44的车身却有2.64米。

大同之后的宽轨倒是能装得下,但从太原到大同这段路就麻烦了。

到时难道真要让T44先开到大同?

这段路就有三百多公里,T44一路修一路开只怕也要三天左右。

以T44的故障率,有多少辆能开到还不一定。

其实这是陈松勇以最坏的情况做打算,此时的T44因为结合了汉斯发动机的优点故障率已经少了许多。

无奈之下,陈松勇只能再次动用群众的力量。

他对各地游击队和百姓发出号召,说是有大型设备需要从太原运到大同,需要保证至少2.7米的宽度才能通过。

於是各地游击队和群众马上就自发的组织起来测量所在地附近的路段,有些地方被狭窄的山体挡着,就把山体拓宽;有些是房子建在铁轨旁,就拆房子;还有的是过山洞,这就没办法了,只能从旁边修建一条铁路绕过去。

仅仅几天的时间,居然就修出一条能用窄轨铁路运坦克的运输线……坦克在平板车上两边的履带甚至都露在外头,颇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不过因为这样平衡性不是很好,转弯时很容易把坦克甩下车甚至造成火车脱轨,因此只能用十几码的速度慢慢开,而且还不带炮弹少带燃油尽可能减重……战争时期坦克在运输时由於担心路上会遭到敌人袭击或空中轰炸,因此大多都是战备状态,必要时能短时间内机动或投入战斗。

最终这三百多公里的路足足运了一整天。

不过这也比坦克直接开去要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