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
裴定应旨出仕的官职,乃是从八品下的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属御史台察院,统共有十五人,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是一个品秩低而权限广的官职。
先前郑衡说裴定得此官职,乃“不负前辈之志”,这前辈,自是指孟瑞图。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这是孟瑞图作为御史大夫的忠,他尽忠而死,无愧於御史大夫这个官职。
在他死谏之后的四年,裴家在众多官职之中选了监察御史这个官位,是为了不负孟瑞图之志。
孟瑞图的忠,裴定或无法秉持,但其这种为国的坚持,他相信自己是能做到的。
尽忠不一途,报国不一法,监察御史这个位置,正正是裴定想要的。
哪怕在这个位置上,他不能位列宣政殿禀奏,他不能从朝堂正门而入,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监察御史这个位置,位卑而能察百官,这便是他想要的位置。
但是对其他人来说,裴定这个官职,就太不寻常了!
裴家已三代不仕,没想到时隔数十年,再一次出仕,得到的竟然是监察御史之位!
这个官职,对於裴家来说太低了好吗?而且,监察御史在朝廷百官的印象中,实在是太差了。
在许多官员看来,监察御史虽说是分察百僚、纠视刑狱,但说到底不过是刺百官阴私、皇上耳目罢了。
世人讲究名声,这官位官声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京兆二等世家,也不会看得上这个官职,河东第一、宰相世家的裴家,怎么会看得上呢?
更别说,裴定师承大儒王谟,在河东亦素有名声。这样的人。在一众应旨出仕的子弟中分属翘楚,怎么会得了这个官职?
有消息灵通的官员听说了,皇上曾给吏部的官员下令,在官位上会给予裴家优待。但裴家最后的官职竟然是监察御史。
百官也不知道,裴家脑子究竟进来多少水,才最终选了这个官职。
至佑帝听了吏部侍郎珅的禀告,脸上没有露出任何表情,只道:“裴家。为何会选这个位置?”
至佑帝清楚,这一次的应制官,比监察御史权力大、名声好的还有不少,裴家为何独独选了这个位置呢?
珅恭敬禀道:“微臣以为,裴家不愿意木秀於林,这一次裴定出仕,当是为了试水。”
事实上,珅在得知裴家的意向时,实在有些吃惊。裴家再次出仕,竟会选择一个名声不好的官职。
虽说监察御史有纠百官的权力。但这权力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权力,其上还有察院、御史台,甚至裴定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面圣。
应制官的优势之一,本就是皇上近臣,不然哪些世家子弟何以挣破了头,都想得到门下中枢左右拾遗这样的官职呢?
然而,裴光只是苦哈哈说了一句话,珅便充分明白了裴家的选择。
是啊,谁愿意当箭靶子呢?尤其是,出仕那个还是裴光最疼爱的幼子。
换作是他。他都不舍得吧?
於是,当时珅微微别开了眼,不敢直视裴光过分漂亮的老脸,然后答应了裴家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