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是为了给敌人一点压力,给清障步兵与坦克间的联系增加一点困难。
果然,在枪炮的压制下清障步兵慌忙找掩体躲避。
坦克就在这时越过他们继续前进。
这是德军作战的标准程序,坦克与步兵是互相掩护或者也可以说是协同,只不过坦克兵并不知道清障步兵不希望坦克上前。
然后,意外就发生了……
先是一辆坦克“嗵”的一声一头扎进泥坑里,它掀起一大片泥浆后就怎么也动弹不得了。
前进,前装甲顶着近两米高的土墙,而且履带是斜向下插进泥坑里的,履带越转就陷得越深。
后退……德军坦克有后退档,但是后退同样起不了什么作用,原因是下方是烂泥,在重力和履带逆向旋转下,结果还是一样越陷越深。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停住不动。
接着一辆二号坦克发生了侧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它通常是半边车身辗着实地另半边悬空在陷阱上,然后就失去平衡翻进陷阱里。
这种情况就比较悲催了,一号、二号坦克由於底盘较小所以没有设计逃生门,其实三号坦克也是如此,所有乘员只能从顶部舱门进入,直到四号坦克时才增加了驾驶员专用入口及逃生门。
於是一个侧翻将舱口堵上,所有乘员只能在坦克里头等着,等着水和泥浆从缝隙中渗透进去,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往往这种缓慢的死法才是最痛苦的,因为在生前会经历一段相当时间的痛苦的挣扎,而且还是被封闭在坦克里几乎与世隔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指挥德军穿插的是陆军装甲兵上将冯.施韦彭堡。
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是第2装甲集群的习惯,这个习惯是装甲之父也就是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首创的,他认为指挥官只有在前线指挥才能更全面、更深入、更迅速的了解情报,然后才能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及时的改变战术进行指挥。
这是个很好的习惯,这成就了古德里安的威名,同时也成为其部下纷纷效仿的对像,这个习惯甚至都扩散到其它装甲部队甚至其它兵种。
身为第2装甲集群第24的摩托化军军长,施韦彭堡当然也不会例外。
此时的他就站在进攻线三百米后的一辆三号坦克旁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线的战况。
那一辆接着一辆出现状况的坦克让施韦彭堡感到十分意外。
想了想,他就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副官说了两个字“撤退!”
然后施韦彭堡就走到了地图前沉默不语。
施韦彭堡知道这些俄国人搞什么鬼,坦克掉进坑里绝不是偶发事件,也不是弹坑,那是苏联人挖的陷阱。
如果从这里开始一直到图拉市区都密布着这样的陷阱……
施韦彭堡不敢继续想下去了,这就意味着全军的坦克填进去都到不了图拉。
很快,施韦彭堡就意识到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铁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