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喀秋莎
坦克前进了一公里左右才撞上了德军的防线。
侦察兵向加夫里洛夫少校报告道:“前方五百米,德国人的防线,沙袋工事!”
沙袋工事是在泥泞地和沼泽附近常见的筑壕方式,原因是如果在这里构筑野战工事将面临一个严峻的困难……积水会往战壕里渗。
如果是在夏季这一点或许还可以接受,但是到了现在,没有人能躲进那渗满水的战壕里超过十分锺。
加夫里洛夫少校点了点头。
沙袋工事的弱点在於它更容易突破,因为它是构长在地面上的,这对於拥有坦克的苏军来说很有利……坦克甚至不需要步兵的指引都能轻松的发现并摧毁目标。
於是加夫里洛夫少校就让部队潜伏在附近等一等,让更多的坦克上来并让它们展开进攻队形。
“准备好了吗?”加夫里洛夫少校问。
“是的,少校!”士兵们一人接着一个回答。
舒尔卡没有说话,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问,战争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前进!”加夫里洛夫少校大声下令,传令兵挥舞着信号旗给坦克发信号,坦克后的跟随兵马上将命令通过电话传达给坦克。
於是“隆”的一声,坦克发动机巨大的噪音就响了起来,一辆辆坦克从它们隐身的灌木丛中开了出去暴露在敌人的视线前。
舒尔卡带着部下跟在坦克后方前进……如果是在以前,一个连队应该要有三辆坦克协同,也就是每排一辆。
但是现在,泥泞地中显然无法有太多的坦克同时前进,这会给步兵造成沉重的负担而无法进攻。
於是缩减至一个连队只有一辆坦克协同。
枪声和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在发现一阵清脆的响声的同时还抆出一道道火星,就像高压电线上闪出的一道道电弧。
子弹的响声并不明显,因为它被T34发动机的噪音掩盖了,但是反坦克炮炮弹的响声却是结结实实“铿”的一声,有时甚至还能感觉到地面一阵震动,就像有一把大锤往烂泥里狠狠的砸了一下……其实那只是反坦克炮炮弹被弹开然后打进地里。
这种情况不多见,T34坦克是装甲是向上倾斜的,因此反坦克炮炮弹更多的是往头顶上弹开。
接着,苏军的炮兵开火了。
“喀秋莎”火箭炮齐射时在头顶发出特有的尖啸声,火箭弹直扑敌阵,然后升腾起浓密的黑烟和深红色的火苗。
对於“喀秋莎”这玩意舒尔卡当然不陌生,甚至还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但对於这时期的苏军士兵来说却是个新鲜玩意……它是在德军全面有进攻几天后才紧急投入量产,到现在全军不过只有两百多门,而配属给第16集团军的就有一个火箭炮团36门。
(注:41年火箭炮营的编制是每团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4门)
由此也可以看出最高统帅部对这次反攻的重视,或者也可以说是最高统帅部顾及自己的面子……如果他们指挥的战斗失败了而且失败得很难看,那肯定会在苏军官兵面前颜面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