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想了想,就说:“首批……至少一个团,他们需要在非洲打开局面站稳脚跟!”
“这样的话,我们至少需要三百艘!”孟席斯回答:“一百五十艘用於运送人员,另外一百五十艘用於运输补给!我是说至少,因为这其中还有损耗,另外还有战场使用!您知道的,首相阁下,这种两栖登陆船是一款很优秀的装备,它驶上岸后就是一辆汽车,而我们的部队需要汽车。这使我们不需要运一辆汽车上去!”
这有点打丘吉尔的脸了,不过丘吉尔现在也无法说什么,因为他不能否认这一点。
“你说一个数字,孟席斯,具体点!”丘吉尔说。
“五百艘!”孟席斯估计道。
丘吉尔皱了皱眉头,五百艘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向苏联人要装备……这还涉及到面子问题。
要知道之前在苏联人向英国要装备要补给的时候,英国人还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就连几架老式飞机都要有意与苏联人争个半天。
没想到现在风水轮流转,变成英国要向苏联要装备了。
“我们不能自己生产吗?”丘吉尔万般不愿意的说了声:“我们可以在印度生产,然后紧急运往马耳它岛!”
印度距离非洲不远,而且英国军队的物资和装备大多都是在印度生产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人多,於是英国就在战争时期尽情的压榨印度的血汗,这情况甚至到战后都没有停止。
原因很简单:战争时期是英国的困难时期,需要压榨印度人。战争过后英国需要恢复经济,同样也需要压榨印度人。
这直接导致印度从1942起至1946年持续几次大饥荒,最严重的一次是1946年饿死了上千万人。
而丘吉尔完全无视印度的饥荒,眉头都不皱一下依旧对印度克以重税。
网上许多段子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逼英国人退出是因为英国人的“仁慈”……这只怕是天大的笑话,英国人对印度从来都没有仁慈过,他们之所以退出是因为暴力运动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英国人知道自己没有实力控制印度,於是借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下台阶。
做为英国人,他们当然最希望所有殖民地都能像印度一样采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你们要是不退出,我就绝食把自己饿死!
於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被捧上了神坛。
“我相信我们可以!”孟席斯摇了摇头,无奈的回答:“问题是生产这东西需要时间,需要检验,而且数量还不少……等我们生产足够数量并把它们运到马耳它岛的时候,只怕德国人已经突破阿拉曼防线,我们也无力回天了!”
丘吉尔点了点头,说道:“好吧!这件事我会跟他们谈!另外,戴维……告诉那个‘突围英雄’,他的建议很好,但不要把这件事透露出去!如果有必要,有钱封住他的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