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二十五 【改良朦胧术】和杀戮扮演模式(2合1…(2 / 2)

巅峰玩家 孤枫枭寒 2983 字 14天前

没办法,经过那次炒货,现在凌穹阁里有钱的人较多,而且他们能跟着云枭寒下本,装备本来不差,差了云枭寒也不会带他们耍,他们在副本里又打到一些装备和技能,手头更宽裕了。

正是因为不差钱,他们才有底气赌这种未知用途的物品,云枭寒这也算是变向的坑了自己,花了更多钱才拿到东西。但话说回来,如果队友没钱没装备,他也找不到这么多人组成开荒队下本,东西都打不到,少花钱什么的更谈不了。

出了副本,做完领地日常,云枭寒前往伊瓦斯城刷雇佣兵任务,刷了2个小时左右下线了。

3月29日7:40,云枭寒升到了59级。

刚一升级,云枭寒收到了一条系统提示:“玩家的血脉力量再次开始复苏,由於您身体内的杀戮能量纯度远远高於70%,即将进入杀戮扮演模式。

注:如不满70%,在使用原杀戮模式将杀戮能量纯度提高到70%以,则会立刻转换模式。”

短暂的停顿后,第二条系统提示到。

“您的杀戮能量纯度高达95.09%,超过95%,您将进入最高档次的杀戮扮演模式,您将根据您已有的血脉随机扮演一个域级的王阶BOSS。(玩家所扮演的对象与杀戮能量纯度相关,可能是普通BOSS,甚至是普通野怪)

您可以通过击杀玩家、NPC、怪物,甚至是破坏建筑和设施来获得经验,并缓慢提高您的杀戮能量纯度,您在血脉复苏阶段的一切行动都无法立刻获得经验,只会在一次扮演结束后再综合结算经验和血脉提纯情况,越强大的怪物提供的杀戮能量的品质越高,提纯作用越明显,大规模击杀玩家虽然杀怪提纯更快,但最好的办法却是破坏建筑和设施。

非杀戮扮演模式下你将无法获得任何经验,但仍可正常下本和打宝,您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入杀戮扮演模式,但一旦进入,在您扮演的王阶BOSS死亡之前无法主动退出,但在坚持超过三个小时后,您扮演的王阶BOSS会自动消失,从而退出杀戮扮演模式。

在血脉复苏阶段您不会因为您击杀敌人的杀戮能量品质较低而拉低纯度,但您被怪物、NPC或玩家击杀则会导致杀戮能量纯度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视参与围杀你的敌人而定,敌人数量越多、越强悍,纯度下降的幅度越小。

作为王阶BOSS,每次您出现都会向玩家发布公告,公告范围则与你的BOSS阶级有关,且在您扮演的王阶BOSS的原有阶级再提高一个档次,看到公告的玩家至需要支付原价五折的传送费便可传送到离您最近的传送点。

您的属性增幅会适当加成到您扮演的BOSS身,您还可以保留十个技能,包括四个主动专业技能、两个主动的通用技能、一个主动的稀有技能,以及三个不受限的被动技能(不包括属性成长技能),这些技能将根据你扮演的BOSS而适当强化,适合BOSS特点的技能会得到大幅强化,不适合的则会小幅强化。(可保留技能的数量和强度与玩家扮演的对象有关,越弱的扮演对象可保留的技能越少)

除了你保留的技能外,你扮演的王阶BOSS本身也可能会拥有固有技能,您可以使用BOSS的固有技能,但数量会很少。同时你也会拥有王阶BOSS的特有能力——“支配者的威严”。

支配者的威严:只要在BOSS周边一定范围内死亡的玩家,无论是被谁杀的,这些死亡的玩家都会获得一个“死亡喘息”的负面状态,效果是在支配者周围无法使用任何技能和攻击,死亡喘息状态会持续10分锺到2小时不等,视王阶BOSS而定。

请注意,请不要保留需要某种装备方可发动的技能,您扮演的BOSS有很大概率不会拥有您所持有同类型装备,因此有可能导致你的技能无法发动。另外请妥善利用与您同族或有归属关系的野怪,它们也许不会听你指挥, 却有可能配合您的行动。

一旦您死亡,您保留的技能会有一定概率爆出,爆出后您本身不会遗忘该技能,只是这些技能会被其它玩家获得。

因为技能有概率被爆出,天选技能和存世技能不能被选入这十个保留技能。

除了技能外,作为一名货真价实的王阶BOSS,您还会根据您的BOSS阶级爆出其它各种掉落,但技能每次至少会爆出两个,品质越高的技能爆出概率越低,您坚持的时间长短,和扮演该BOSS期间所击杀敌人数量都会影响掉落率,坚持的时间越长,击杀的敌人越多,掉率也越低。如果您刚出现被击杀,甚至可能会导致所有的技能掉落。

受您扮演的BOSS影响,您所处的一大片区域都会变成特殊掉宝战场区域,在此战区内,玩家可以互相攻击而不增加PK值(也是不会红名)。

您死亡后掉落的物品将会根据王阶BOSS的掉宝规则随机进入玩家的行囊,但一旦拥有该物品的玩家死亡,您掉落的物品将百分百再次爆出。(此规则玩家进入特殊掉宝战场区域可收到提示)

一旦您扮演的王阶BOSS死亡,您将无法再扮演该王阶BOSS,会随机扮演另外一个与您已拥有血脉相关的王阶BOSS,如果您成功坚持了三个小时,那么下次再进入杀戮扮演模式时,仍可继续扮演次未死亡的王阶BOSS。

尊敬的玩家,您现在是否开始选择保留技能,并进入杀戮扮演模式。是?/否?”

本书来自

本书来源 手机阅读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