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巨力术】一样,【暴君狂击】也不是什么特别少见的技能,而且【暴君狂击】的群体攻击附带治疗效果也很显眼,同样也很快被认出来了。
只有【嗜血回力标】玩家们没认出来,虽说这是1-8关BOSS的招牌技能,第一阶段世界本40多级的玩家也都下过,但问题是同一个技能在不同的BOSS手用出来的差异太大了。
首先是外形,1-8关的BOSS格里哈斯是一个身高只有正常人类体型的2/3的矮小地精,他扔出的回力标只有香蕉那么大,还是较袖珍的那种香蕉;而云枭寒此时扔出的回力镖的直径少说都有一米二,宽度也很粗,好一根承重柱被半折,然后用来砸人一样,视觉效果差距悬殊。
再说伤害,格里哈斯的回力标打玩家几分锺都未必会死人,但森林巨人的物理攻击力太高了,再加【巨力术】的加成(森林巨人没武器和装备,他的物攻是力量直接换算过来的,所以力量提升32.5%是物理攻击力提高32.5%,玩家的增幅效果显着的多),哪怕才刚刚开始使用,攻击力都没得到多少反馈的时候,一标下去也能干掉大多数玩家至少1/3的血量,输出简直爆表。
而且格里哈斯的回力标只弹6下,云枭寒的【嗜血回力标】一次却能攻击8个目标,看去不太一样。再加玩家毕竟只是看BOSS用这技能,自己没拥有过【嗜血回力标】,对【嗜血回力标】的具体技能效果并不是很清楚。
因此玩家们尽管有所怀疑,但却也没将它们直接划等号,还是以为这是两个有些相似的回力标技能。估计只有等BOSS身攻击力反馈BUFF越叠越高的时候,玩家们才能半信半疑的确定下来。
由於使用的角色变了,【暴君狂击】发动效果也变了,本来云枭寒用,是他的身周出现一道寒光,然后范围内的敌人全部受到攻击,现在则变成了在森林巨人膝盖到腰间的位置出现一阵拳头的虚影,明明攻击效果的高度还要高过部分玩家的身高,看着像没打到人一样,但留在攻击范围内的玩家还是会全部受到攻击。
如果是云枭寒自己用,在没召唤气元素,又没用【巨盾震波】降低敌人闪避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MISS,但这是森林巨人BOSS,无论是域级王阶BOSS的模板,还是高等血脉对低等血脉的压制,都保证了云枭寒的命率,除非被攻击玩家使用了百分百闪避的技能的,否则绝不可能出现MISS的情况,怎么打怎么有。
【暴君狂击】是瞬发,只要没在技能发动前位移走,没办法躲开。此时的玩家数量又够多,【嗜血回力标】的弹射也没发规避,玩家唯一能想办法针对的是【巨力术】。
【巨力术】毕竟只是一个辅助BUFF技能,理论玩家是可以用【驱散】这样的技能强行解除掉的,玩家们在反应过来后也的确这么做了。
但理论终归是理论,BOSS和玩家间虽然没有等级差,但模板和血脉压制太大了,森林巨人的抗性又高,玩家连续十多个类似【驱散】效果的技能丢到云枭寒身都没能解除【巨力术】的BUFF,玩家们这很无奈了,甚至绝大多数玩家直接绝望了,觉得BOSS身的BUFF效果是百分百解除不掉的。
但实际云枭寒的控制抗性只是非常非常高,强行解除增益BUFF的概率极低,却并不是绝对免疫,只是玩家的尝试次数不够多罢了,玩家真要试个几百千次还是有可能强行解除的。
但话说回来了,在不知道BOSS是玩家扮演的情况下,又有几个玩家会做这种看似无用的尝试?哪怕是云枭寒在指挥,在不知道BOSS是玩家扮演的情况下也同样不会做这样的无用功,因为这毫无意义,还不如把法力值省着做别的事。
虽然火力并没有全开,但云枭寒此时面对的对手也不怎么强大。由於事发突然,公会或大型团队组织人需要时间,赶过来同样需要时间,而且这时候在线的玩家都还处於一八时段,有些人在魔兽空间里,愿意放弃手里的事,立刻赶过来的人并不是那么多,所以云枭寒现在面对的玩家基本都是二、三线玩家, 甚至二线玩家都没多少,也没什么组织的,他杀起人来像砍瓜切菜一般。
既然已经有人在通告坐标了,云枭寒也不再跑,开始趁此机会大杀特杀,先刷一波再说,好歹垫个底。
云枭寒这一不跑,又有人通告坐标,玩家想找到他容易了,越来越多的玩家赶了过来,很多人甚至不是想来打宝,而是过来凑个热闹。练级啥时候不能练,但这种超级BOSS真的是很难碰,哪怕亏点经验,来参与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
因为大多数T位能直接瞄掉,哪怕一下秒不掉的,还可以用蓄力攻击强杀,又或者【嗜血回力标】打一下再补记普攻,这时候赶过来的都是散人和小队居多,很多队伍里连治疗位都没有,所以云枭寒杀起来毫无阻碍。
既然杀T位杀后排都是一样秒,云枭寒自然优先杀T位,首先可以不暴露他可以无视仇恨规则,关键时候还可以阴人;其次T位们主动凑到跟前也杀的顺手些,不用他跑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有些T位是有强制挑衅技能的,虽然成功率非常低,但终究还是有概率强迫云枭寒只能攻击他们的,而且强制挑衅的成功率控制技能的成功率要高一些,所以现在多清一点T位对云枭寒有好处。
PS:真是不好意思,实在是太忙了,又是跑女儿学区房的装修又是忙工作的,忙的跟狗颠的一样。我现在码下一更,虽然不这样我估计要断更,但我也不知道这样强迫自己好不好了。
本书来自
本书来源 手机阅读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