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刚才我把身体内的内力附着到了整张弓面,这样射出来的箭矢,会携带内力一段时间。而所产生的破坏力您也看到了,绝对不弱于一些内力大师的全力一击。”
“墨家怕是要倒霉了。”叫寻泽看着远处的那块钢板,顿时明白了韩非研究出内力武器所带来的意义。
韩非虽然获得了内力,但是因为练习内力的时间没有墨子久,所以短时间回去以后,很难立刻成立一个组织来抗衡墨家。
但如果韩非拥有将内力附着在物体的功法不一样了。韩非和他的徒弟们,可以借助武器的便利,在实力迅速接近墨家。
恐怕他们甚至可以等到墨家分裂之前,利用这种武器来正面抗衡墨家。
只要选好战场,那么墨家在大意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韩非一波带走。
历史,恐怕又要大变了。
而韩非如果能将他使用内力的方法流传下去的话,恐怕未来华夏也会诞生不少像唐门这样使用暗器的组织。
也不知道这对于华夏而言,是好是坏。
在地月防线即将布置好的前一天,韩非和徐渭回到了自己所在的时代。
而叫寻泽也是在周六早早早起来,查看历史的变化。
“唔,还是在月球的指挥官府邸内。这倒没有产生什么变化。”叫寻泽睁开眼以后,发现在待得位置并没有改变,顿时放心了许多。
他怕韩非将内力附着到武器的技术传播出去以后,改变华夏从此以后的命运。
毕竟在这种武器技术诞生以后,很多重要领袖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一位擅长内力附着的大师如果想杀死皇帝,会变得轻松不少。只要远远地射一箭便好了,都不用亲自去和皇帝的禁卫军去拼命。
“打开搜索软件,搜索韩非。”
叫寻泽坐在床沿,对着自己的智能管家发话。
“好的,收到命令。”智能管家在接收到叫寻泽的命令以后,立刻将韩非的生平事迹在屏幕投影了出来。
‘韩非,法家戒律团第一任大长老,传说不亚于墨子的内力宗师。
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墨家的横空出现很快制止了诸国之间的争斗。虽然华夏变得和平许多,但是却因为长时间未能统一,导致诸国之间的矛盾变得越发激烈。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韩非站了出来。
韩非原本是韩王一个不受重视的儿子。但是却在十五岁的时候,获得了传说寻师的帮助,学会了内力。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寻师会在一百多年以前传授给墨子内力以后,还会将内力传授给与墨子理念完全不符的韩非。
但是韩非却在获得内力以后,迅速的获得了但是秦王政的重视。在韩非受邀前往秦国以后,刚踏秦国的国土,秦王政亲自过来迎接韩非,这让韩非颇受感动。
在秦国的抱住下,韩非很快创建了法家戒律团这个在历史唯一可以与墨家正面抗衡的组织。
与墨家信奉想要世界和平,诸国必须放弃战争的理念不一样的是。
法家戒律团认为,华夏想要永远的和平,必须使用武力来让华夏统一。
所以,法家戒律团坚守韩非制定的戒律,并且喊出了戒律大于一切的口号。
虽然听去没有墨家万物皆虚,万物皆允的口号来的有逼格,但是却在当时很受秦王政的喜欢。
韩非除了是一位神秘莫测的机关大师以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法学家。
他在秦国期间,帮助秦国完善了法律,并且给法家戒律团定下了九十条戒律,保证法家戒律团的成员不会因为获得了内力而到处为祸。
远在原腹地的墨家在刚开始听闻了法家戒律团的名字以后,并不是太以为然。因为墨家强调内力才是根本,看不起借助外力的法家。
于是两家虽然在历史没有仇恨,但是却碰撞不断。
但是令墨家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墨家只是认为法家的发展方向错了,法家却认为墨家阻碍了这个华夏的发展。
正是因为墨家的存在,所以才导致诸国无法统一,华夏始终无法迎来真正的和平。
于是法家在筹划多年以后,趁着墨家兄弟会许多精锐成员外出的机会,袭击了墨家堡。
这一战墨法两家打的极为惨烈,数位内力传承长老战死在墨家堡,连法家和墨家两家的内力大师,也有将近大半战死。
不过初生的法家还是凭借武器的便利,击败了墨家,并且焚毁了墨家堡。
墨家堡的焚毁,导致墨家彻底分裂。
墨家兄弟会受不了如此的侮辱,对法家进行了疯狂的报复。
但是这个时候法家已经依托秦国,站住了脚步。
是的他们虽然在墨法一战总损失惨重的,但是却有时间休养生息,而墨家兄弟会逐渐在报复的过程人手越来越少。
在秦国开始统一华夏的步伐之后,数位墨家残存的大师认为这个世界只有楚国才能击败秦国,于是全部前往楚国进行隐居,教授徒弟,以希望有一天能借助楚国的手击败秦国。
但很可惜的是,秦国虽然第一次伐楚失败,但是却最终灭亡了楚国,而墨家兄弟会,也至此不敢随意活动,彻底的隐藏在了楚国的贵族之。
飞鸟尽良弓藏。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墨家灭亡之后,秦始皇嬴政担心法家会发展成为一个如同墨家一样的组织,便借口法家戒律团的数位长老触犯了法律,于是在李斯的指挥下,发动了对法家的灭绝之战。
这也是历史著名的焚书坑法事件。
法家戒律团的长老韩非最终死在了自己设置的法律条。因为李斯在扑灭法家戒律团之前,法家戒律团的数位长老便为了活命奋起反抗。
所以,嬴政亲自写书给韩非,认为法家戒律团虽然认为李斯有扑灭法家戒律团的意思,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他的确会这样做。
反而法家戒律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抢先一步谋反,罪该万死。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47/4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