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龙也不居功,他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
“正是大纵深理论,不过,以我军现有的装备和训练来说,只能先用用低配版的了。”
周逸龙说得一点没错,真正的大纵深还要求空军,自行火炮等兵种密切协同,在先遣集团突入敌军纵深时,也要持续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打击,还有很多更高的协同和组织上的要求,这都是现在的苏军所不具备的能力,只能先简化了不少,对付当面的23师团,倒是绰绰有余。
周逸龙觉得自己已经很谦虚了,可拉西莫夫却听得差点一头晕倒过去,这套理论,可是苏军中的天才人物、享誉世界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集中了众多军事理论精英,研究了十几年,都没有彻底完成的传奇战术理论。
可现在,周逸龙不但详细的完善了这套理论,并细致地将它运用到了实战中,而且,更关键的是,在他口中这还只是低配版的大纵深。
我的天,那高级完善版的大纵深,到底是个什么惊人的样子啊
拉西莫夫现在才终于搞明白,为什么朱可夫将军要说“如果米哈依尔同志不懂装甲战,那整个苏联红军中,就没有人敢自称了解装甲战了。”
原来这句话,还真的不是随意讲的啊。
大纵深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战役理论,它是1926年时,由时任苏联红军副参谋长的特里安达菲波夫首先提出的,然后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主持下,花费十几年时间,完成了它的大致雏形,最后在残酷的苏德战争中,由众多苏军精英们,不断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
可以说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军事科学研究的一大葵宝,从诞生开始,就闪烁着无比荣耀的光芒,就连后来的美国学者们,也不得不羡慕地说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苏联红军拥有全世界最为优秀的战略理论家们。”
周逸龙上辈子最先接触大纵深时,还以为它不过是德军闪电战的升级版。
他想当然地以为,如果说德军闪击波兰与法国,是闪电战的1。0版;那么德军闪击苏联就是闪电战的2。0版;那么苏军的大纵深,就应该就是3。0版了。
但在熟读几本介绍大纵深的书籍后,周逸龙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
大纵深的理论与实际配合高度,是闪电战所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闪电战只是更多的侧重,初期炮火与航空兵的支援,但大纵深则强调,全程不间歇的空中打击与火力支援。
这就要求空地一体与步炮一体的高度协同,这对于部队的协同训练要求,是非常高的。
同时,兵团中不同单位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毕竟任意调动都可能是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配合作战,对补给、前沿设置以及部队配置的要求之高,对指挥官的协调统御能力要求之高,都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而且,大纵深也非常注重保持各个攻击梯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如果说大纵深是堂堂正正的,撕裂敌方阵地,打开突破口,并持续扩张胜利的战术;那闪电战就更接近于,发动突然袭击,在运动中包抄敌军,而不是面对敌军坚固阵地的战术。
对于闪电战来说,一旦前方遇到强大阻碍,缺乏持续火力支援的德军,就很可能进攻受阻,要是敌军缓过劲来,打入敌方纵深的突击部队,甚至可能会被彻底消灭掉。
所以,闪电战是一种很难发展完全的战术,就算是德军自己,也没有使用很长时间。
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讲,大纵深才是装甲进攻战术的最终版本,它甚至一直被苏联红军沿用到几十年之后。
对于那些面对大纵深战术的敌军来说,最可怕的,还不仅仅是突破口遭受的猛烈打击,而是无论你设置了多少道防线,苏军的一、二、三梯队完全可以像机械海洋一样,将挡在前方的所有敌军阵地,都一一拍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