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六十四节 奥地利人自救(1 / 2)

最新网址: 全员动员,奥地利人对南华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

他们与南华军进行了广泛的野战与炮战,每一位奥地利将军都指挥部下竭尽全力,奋力抗击南华军的进攻。

不得命令,绝不后退!

起初他们是正面硬刚,即列阵与南华军对垒,双方进行排队枪毙。

但很快发现异教徒太坏了,他们在接近前远狙奥地利人,他们的火力又远又猛,还没挨近时,奥地利人就死伤不少。

挨近再打时就力不从心了,往往败下阵来。

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元帅即时改弦易辙,他下达了一条非常正确的命令就是“部队作战时必须有壕沟与护墙,尽一切力量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奥地利人从善如流,在对战时不再一昧地猪突冲锋,而是挖起了壕沟,建立了护墙,与南华军大打地面战。

命令下达得容易,但对於奥地利人来说是不容易的,但奥地利人还是奋力地做到了。

为什么不容易?

因为奥地利人没有神器---工兵铲!

工兵铲在土工作业中作用甚大,南华军几乎人手一把工兵铲,利用工兵铲挖沟建立营垒,对於防备敌人偷袭与保护自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奥地利人没有工兵铲,起初的土工作业很困难,有时甚至要用手来挖,挖到鲜血淋漓的。

好在他们有钱,也有技术,见识到中国神器的厉害,於是在维也纳的皇家铸造厂紧急动员,以一天二千把的速度,奋战了八天,仿造了一万五千把的工兵铲,送到战场上,於是奥地利人也有壕沟了与护墙了。

凭借着护墙,与来犯之敌大打出手,效果是杠杠的!

至少南华军要冒着奥地利人的远狙,还没到达就会倒下一批了。

南华军乃是一流之师,针锋相对,马上做起了“盾车”来掩护进攻。

所谓的盾车,

实际上来源於孙承宗的偏厢车。

明代名将孙承宗组建的车营所用的战车,有偏厢车、轻车等其制式,主要用在离城时步兵进攻与防护。

明代宗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经建造用於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之后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

如今南华军用的盾车正面是大盾牌,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铁皮复合而成,这样制成的楯车“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具有较强的防御力。

有轮子,由人推着前进,速度不慢。

这就是“土坦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