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乱世女皇 赵岷 2166 字 4个月前

第85章

魏晋大军在大梁对峙,连战二十余场而未分胜负。晋王无奈只得再从国内征调大军十五万,同时,晋国的粮草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綫。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与此同时,陈军却在积极整顿吏治,招纳贤才治理魏地。

陈梓坤接纳灾民之举在魏人心中引起了剧烈反响,她接手后,又连发诏令,《军功法》、《农垦令》、《妇幼律》、《招贤令》等每一批法令出来都要在市井百姓中激起一阵汹汹热议。

从六月开始,天气连续一月滴水未下。大梁城外河道渐渐开始干枯。尽管如此,萧舜钦仍然强烈建议陈梓坤先派兵守住北梁河的上游的水库和关隘。等待时机以施行原先所定水漫大梁的计划。陈梓坤看了看了看天色,不禁一脸冲疑:「河道已枯,此计当真可行吗?」

萧舜钦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臣幼年曾随高人学过辨识天象,以臣推断,一个月后,天必定要将大雨。若等降雨再去夺关,魏兵肯定警觉,不如先下手爲强。」

陈梓坤惊异地看了他一眼:「先生竟会辨识天象,本王竟然不知!」

萧舜钦付之一笑,不予回答。陈梓坤略一思忖,反正只是派出一万士兵,对陈军大局无碍,就算不下雨也刚好占了水库方便取水。

哪知待她亲临水库一看,库中滴水皆无。陈梓坤有些哭笑不得,尽管如此她仍然依计行事。萧舜钦亲率大军前去驻防,幷冒着烈日监督士兵修缮水库。水库守军叫苦不迭,陈梓坤只是充耳不闻,任他折腾。

陷入苦战的晋王连派十余批使者前来说服陈梓坤出兵攻魏,皆被她以魏地未平,粮草不继爲由拒绝。魏晋两国僵持到七月中旬,中原大地果然下起了大雨。陈梓坤立即加派一万步兵紧守北梁河和中梁河上游,晋军冲来一步只占了离大营最近的南梁河。陈军刚刚部署妥当,就有斥候来报说,南梁河附近突现大量不明人员,似在勘察水道。

陈梓坤心头一跳,立即召集众人商议:「诸位说说,我军何时出兵?」

众将一起沉思,苏放眸光一闪,率先说道:「君上,微臣以爲可以立即出兵,晋军已在勘察水道,已经有倒灌大梁之计,若冲一步,此计一成,我军纵使出兵,日后也会给晋军以口实。」

萧舜钦看了苏放一眼,接道:「苏大人言之有理。晋王有意掘开南粱河,我军可掘中、北梁河。同时拔营东进,逼近大梁。与晋军成合围之势。」陈梓坤默然点头,君臣数人密议半夜终於定下大策。次日一早,陈梓坤击鼓聚,发号施令。

大军分爲三路,索超引三万轻骑前去清理大梁外围驻军,打开陈军所占魏地与大梁之间的通道。文宾率四万步军驻守在陈军大营与晋军中间,既能及时策应大军又能监视晋军。最后一路由陈梓坤亲自率领,其余人等均在各处关隘留守。朱晃、周威、程金等人各有要职。谢善则负责留守洛州。洛州与其他州郡不同,魏国的世家豪强有大半聚集在此,剩下则留在大梁。别人爲郡守根本震不住这些人。但前太守赵博却要坚决辞官归隐。陈梓坤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让年仅二十岁的谢善担任代郡守。但令人惊讶的是谢善不但有将才还有爲政之才。甫一上任,就将洛州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陈梓坤赞叹之余又笑着问道:「谢善上马能治下,下马能治民。谢家多才俊,先生何不爲本王多引荐几位?」

萧舜钦板着脸答道:「大王愈发贪心了。」

陈梓坤不以爲意的一笑,只好打住话头。

良久之后,只听萧舜钦黯然解释:「非是臣不愿引荐,而是谢家同萧家一样,矜持迂腐--而且臣还有别的顾虑。」

陈梓坤脸色舒展,笑意盈盈:「本王明白,如此便不强人所难了。」

八月,陈晋两军先后决开河堤。汹涌的河水向大梁朝奔腾而去。大梁周围的农田和村庄也成了一片水域泽国,还好,陈军大水漫灌之前前去清理外围,附近的百姓绝大部分已经迁走。陈国各路大军驻扎在高地,三军之间用船只联络。

大梁城中的水越来越深,很多百姓不得不爬上屋顶避难。巍峨华丽的魏国王宫如今全部浸泡在水中。魏王刘昂脸色阴沉,目光冰冷狠厉,众人吓得噤声不言。

良久以后,他那冰冷的声音大殿中缓缓响起来:「诸卿有何计策,但讲无妨。谁能退却陈晋两军,保得大梁平安,寡人封他爲万户侯!」

大臣们耷拉关脑袋,仍是默然无声。魏国已到了穷途末路,又有谁能扭转干坤呢。

「说呀,你们平日不是挺能说得吗?不何今日都哑了?」刘昂面容扭曲,额上青筋直露。众人吓得更是噤若寒蝉。大殿中鸦省无声。

这时,有一名武将壮着胆子上前奏道:「大王,城内军心已散,百姓遍野哀号。爲全城百姓计,爲大王计,不如……投降算了。」

「啪--」刘昂勃然变色:「敢乱我军心,拉出去斩了!」

那名武将大声求救,大殿中的其他臣子嘴唇动了几动,最终还是没有一人敢上前求情。

半晌之后,只听得「啊」的一声惨叫,殿前捧着血淋淋的人头进来交差。魏王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手一挥示意武士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