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乱世女皇 赵岷 2169 字 4个月前

第106章

建元三十二年春,陈国征发八十万民夫前往旧魏故地修筑河堤,开凿沟渠。然而就在筑堤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意外果然发生了。先是有人煽动旧魏遗民复辟,接着是河工民夫抗议河工令克扣口粮,与此同时,刚刚划入陈国版图的吴地十城也卷入了其中。

一时间,三国官道上探马流星络绎不绝。一封封急奏密报像雪片一样落在陈梓坤的王案上。她连夜召集心腹大臣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陈梓坤问完话,低头啜了一口浓茶。

众臣工见她虽然面带倦色但幷不慌乱,心中不觉有了底气,渐渐地也跟着平静下来。众人沉吟半晌,开始各抒己见。

有人主张杀一儆百,先杀掉复辟的魏地遗民再杀带头挑事的民夫。先平定内乱,然后再进军吴地平乱安民。

也有人主张以宽待魏地遗民,以免错杀,以致引起大乱。

就在众人争得面红耳赤时,一直神色凝重的文宾开口了:「大王,臣以爲灭吴的时机到了。」

「?」陈梓坤眼中闪过一丝愕然,其他几位大臣也一起转过头来惊诧的看着文宾。在他们看来,文宾性格稳健谨慎,无论说话还是行事都显得十分扎实稳重。今日朝会,他骤然放出大言怎能不让人惊讶万分?

文宾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略有些不自在。

陈梓坤淡然一笑:「文宾,将你的谋划详细道来。」这也是她多年磨练出来的心性,哪怕她心里根本不赞同某些建议,但仍然会认真的听下去。

文宾起身肃然一躬,酝酿片刻,接着,他那浑身响亮的嗓音开始在书房中回荡开来:「君上,末将觉得我们的思路被限制住了--即我们君臣一心只想对付晋国,只想着晋国是我们的生死大敌,却一直在忽略了吴国。诚如索将军所言,我国在积蓄国力,晋国也同样在积蓄,如果没有意外变化,双方便会这样一直僵持下去。但是如今,我们何不换一个方向来想想,吴国富而不强,君主臣懦,索将军三万精骑就能势如破竹拿下淮北十城,若是我们率十万精骑攻吴会将如何?」

「好,说下去。」陈梓坤笑着鼓励道。

文宾顿了一下,接着娓娓道来:「末将原本也没想拿吴国试剑,但淮北一战,让末将看到了吴国的弱点--自吴睿王开国之后,吴国便一直偏安江南一隅,从不掺於中原逐鹿之战。长此以往,吴国便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习气。末将打个粗俗的比方,吴国就像一块肥肉,大王若不先下手,这块肥肉势必会落到晋王口中。」

众人会意一笑。

陈梓坤面容一敛,骤然问道:「你们说说,晋王是何想法?」

苏放这时悠悠开口了:「依微臣所见,晋王之暂时不动吴国,一是想保持三国均势,用吴国来牵制陈国;二是他还没做好准备。」

文宾环视众人,仍坚持已见:「敢请我王准许末将独领灭吴之战。」

陈梓坤略有些冲疑:「可是本王和陈国都尚未做好准备。」

文宾郑重作答:「我国没做好准备,吴国也一样,晋国也没想到我国会在这时候会出兵灭吴。君上不觉得此次时机绝佳吗?」

陈梓坤心中一动,无数个念头在她脑中一闪而过。她觉得自己浑身的血液又开始沸腾起来。她的性格中原本就有嗜血和冒险的一面,只是,她担负着国家兴亡的责任,不得已只得将这股原始的野性强压下去。

她盯着文宾看了片刻,最后拍案定夺:「此事可议。索超、文宾,张固、苏放你们几人拟定一个章程出来,记得事要机密。」

众人齐声应答:「谨遵王令。」

崔博陵呐呐问道:「君上,魏地旧民复辟一事如何处置?」

陈梓坤略一沉吟,挥手说道:「此事由你全权处置,本王之意是,尽量用怀柔之策,仔细查清事情来龙去脉,只诛首恶,协从者从轻发落,不要牵扯无辜民众。」

崔博陵心中的一块石头放了下来,声音也轻快了不少。实质上,此次复辟事件牵连甚广,崔家萧家等几大家族都有牵扯,但他爲了避嫌又不好主动要求从轻发落。如今听到陈王如此吩咐,他一直紧綳的心才忽地松弛下来。

「大王,」崔博陵刚请示完毕,郑喜也开口请示:「微臣自荐担任河工令一职?」

「你?」陈梓坤看着郑喜沉吟不语。

郑喜侃侃自述理由:「微臣觉得河工令牵扯到方方面面,事情不大却琐细得很,但,俗话说『千里之堤,溃於蚁穴,这些琐细事情处理不好,必会耽搁工程进展。臣思来想去,朝中唯有臣最适合。」

郑喜的话音一落,众人的目光不由得一亮。

接着,崔博陵等人相继表态:「臣附议。」

陈梓坤笑了笑,便顺势答应了下来:「辛苦郑卿了。」

五日之后,文宾等人的对吴作战筹划完完整整的呈了上来。陈梓坤一面看一面不住点头。君臣数人又密谈一个时辰。几位关键将领悄悄开赴各种的驻地,开始秘密调动军队。

就在吴晋两国等着看陈国的笑话时,索超和文宾各带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吴国腹地压去。与此同时,文杰和张固率领二十万重甲步军驻扎在陈晋边境,以防不测。陈梓坤率二万精骑居中策应,幷赶赴东南边境样自督办粮草。

陈吴之战突然拉开序幕,吴晋两国一时惊诧万分。任谁也没想到陈国敢在元气尚未复原之时再度发动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