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 杨玉珍家里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村中央的大树底下,不少人围在一起扯闲篇。
说起了最近村里饿八卦。
全村的头条新闻是杨玉珍做了什么新种子实验员,还有她的三个儿子都有工作, 还是正式工,新开的拖拉机厂的职工, 商品粮。
“什么狗屎运, 是人家会钻营, 你看她在城里结交的贵人, 就晓得。”
“对呀, 我听说她去年认识的那个贵人是个女的, 家里是做大官的。人家稍稍说两句话,就能帮杨玉珍把事办了。”
一群老人胡乱猜测,没有任何根据的胡说八道。言语中透露着羡慕。
吃商品粮做工人是当下是除了军人以外最光荣的工作之一。每个月准时出粮, 准时拿工资。多好啊,还分房子。
远远的大家伙儿看到杨老爷子走过来, 大家的声音变成了窃窃私语, 一群人悄悄地说,“你们说那杨玉珍是不是找了个有本事的男人啊, 要不然怎么家里的那三个也全搞了出去。”
“去你的, 瞎说啥, 杨玉珍那泼辣性子, 能不明不白的跟着别的男人她那人啥性子,咱大队谁不知道, 不可能。但她运气不错, 虽然男人救贵人死了,但家里的日子可没有垮,现在是越过越好。
她家老四老五在部队已经提干, 老大老二老三现在也吃上了商品粮。她自己还获得了个什么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员,人家虽然户口没有转出去,可每个月也是有工资的。她家三个儿媳也跟着她做事,满工分,那是一般人能帮她办到的,别做梦了。”难得有个明白人,分析的还蛮准的。
等到老爷子背着手走来,一群人巴结的问“杨老叔,玉珍家的三个小子,什么时候去上班啊”
老爷子现在可骄傲了,他知道那好工作是玉珍的贵人唐文丽同志帮忙的,至于唐文丽的身份他就不知道了。只是知道那是儿媳兼闺女帮助过的贵人。
“过几天迁好户口,就去上班,现在那边正在搞建设,一半的地界是以前那大资本家的厂子要改改一半还要从头开始建设,是工地。
志强他们三兄弟正在办理迁户口的事情,玉珍也跟着去了,说是在边上给他们三兄弟找个住的的地方。原来的厂子里的能住人的地方要给那些从大城市调来的那些技术工,老工人工程师领导们住,在本地招的人,先要自己暂时找地方住。也是因为没有地方住,才迟几天去上班。”老爷子现在可舒心了,老三是比他的还命短,但老三家里五个孩子都有了出息,他老怀安慰。
“哦哦,那地方离咱大队也就十多里路,可以下班以后回来住找什么房子,多麻烦。”有人建议道。
老爷子摇头,说“那哪儿行,家里又没有自行车,他们三天天走来走去多耽误功夫,还是住那儿的好。”
那地方是个公社,离市里也就十里路不到。
以前就有一个大的旧厂子,只是近些年有些荒废。
那地方周围方圆二十里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老爷子的话,不少人听完都在点头,“确实。”
厂子边上没有农户都是一片空地,还有那边有一些荒地,也有一些解放前在厂子里上班的工人自己盖的房屋。
解放前厂子就已经停工好些年,那位大资本家带着家人离开了本地,据说是去了国外。
那地方的工人为了生活大多数也离开厂子周围,那些屋子的主人,有些就在市里,有些早就不知道去了哪儿
找房屋不算太难,但需要费些心思,以后拖拉机厂是要办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可能要住过来读书,育红班,小学,初中都会有。
玉珍在周边看房子,打算连着给置办三套房屋,家里给儿子们盖屋子的事情,暂时得搁置下。
厂子周围已经没有人住,但周围现在已经成立了居委会,是有人负责的。
居委会的临时办公室就在一幢民居中,玉珍走在门口,敲了敲门,“咚咚。”
“进。”里面有三人,都抬起头看向玉珍。
“同志,有什么事吗”问她的是一位年轻的二十左右的姑娘,笑盈盈的。小姑娘长得一般,但神采飞扬,眼睛亮晶晶的,很吸引人。
“小同志你好,我是来打听周围的房屋的,想买三套连在一起的房屋,最好离以后的小学初中要近些的地方。”玉珍简明扼要的说明来意。
“三套”三人都震惊的望着她。
“你家有三个人在厂子里上班”小姑娘脱口而出。
“嗯,我家三个儿子。房屋有吗”
“有的,我带你去实地看看,最近租房的多,买房的不多,但有房主没房主的都卖。”小姑娘只是怔楞了下。
“好,麻烦了。”玉珍穿戴一般,就是普通农村女人的穿戴,但衣服干净,整个人收拾的利落,给人的印象不错。
“不麻烦,不麻烦,我们前期的工作就是做这些。”小姑娘就是本地人,本公社的,家里就住在离厂子几里远的乡公社。
乡公社与厂子是在一条横线上。都各自有条路在前方汇合,通往市里,以前这边的一条路,因为厂子废弃,早已没有什么人走。更没有车。
不过以后肯定会有车从厂子里发出去直通市里。厂子里还靠近大山,周围一片全是荒地大山,连农田都没有。远处还有河流与天然形成的湖泊。
环境是没得说,记忆中原主的前世市里并没有拖拉机厂,也不知道怎么被自己这只乱入的蝴蝶一扇扇成了现在这样。
不过这是好事,为什么她也不想更深入的去思考。
两人离开以后,屋内的年轻男人与一位中年妇女说,“主任,刚才那位同志家里也太厉害了吧,家里的儿子一次性进了三个,也不知道她家几个儿子”
年轻的男干事稀奇的不行,在本地招人,前期招收的真不多。招收的条件很高,本地的人想进去还是很难的。
主任脑阔中灵光一闪,似乎有什么闪过,但一下子又没有来得及抓住。摇摆两下脑袋,轻笑出声“不管几个,能进来三人,不是她自己有本事,就是家里有什么厉害的亲戚有本事。咱不巴结但也别没事找事去欺负人得罪她就是。”
年轻男子也觉得主任说的对,连忙跟着点头,“那是,傻了才去得罪。”
走在前面带路的小姑娘自我介绍,“我姓肖,名丹,以后有事可以去居委会找我。”
“好的,肖同志,我也自我介绍哈,我姓杨,名玉珍,家住杨柳生产大队。”玉珍跟着一起走,听着肖丹介绍,这一块规划的不错,分成两个大片区,都是整齐排列。
“杨同志,我们这边有条柳一巷,那条巷子里的房屋都是带院子的。也是最好的,稍做收拾下,就能住人,那边都是有房主的,没有房主的只有那些破败的厉害的才卖,收拾下能住人的又没有房主的那些,是不卖的,以后要租给厂里的职工。
其实你们不用买房,到时候租就是。”小姑娘早已摸清两个小片区的房屋的所有情况。
“不了,还是买吧,自己的屋子住着不用提心吊胆。”玉珍摇头拒绝,未来这个片区一定会被拓展成城区拖拉机厂最少能火红到九十年代。
未来二三十年,靠单位分房,住的也太憋屈。
“那也是,租也是有条件的,夫妻都是厂里职工的才能租大一些的,一个职工的,能租的面积有限。住着不宽敞。”
肖丹家里在乡里住的就是自家的屋子,带院子的,很大。住着舒坦,但她城里的小姨,住的那筒子楼,真是逼仄。她是住不习惯的。
“对呀,我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有了孩子,虽然他们家媳妇儿暂时不跟着一起,但肯定会常来常往,不能没有地方住不是”
“那肯定的。”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柳一巷,巷子里的巷道还蛮宽的,能供两辆卡车平行通行。
路面有些坑洼,肖丹指着说,“这条巷子现在都有房主,一些住在乡公社一些住在市里。都是要卖的。看中了就告诉我,我们一家家的看。”
“好。”
从开头的第一家开始看房。都是三合院的形式,只是房屋新旧各一,有土坯砖墙瓦顶的屋子,有青砖瓦房的屋子。
巷口的前一半都是青砖瓦房,大小都是差不多,都是三间正房,东西厢各三间,还有单独的一间厨房与厕所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