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院子闲话(2 / 2)

大国药商 天街小风 2827 字 9天前

不过陈风华观察得到,这运棉花的车,明显比往前少多了。

毕竟少了六成的地,这得少收多少棉花?

一进院子,就看到陈元明和彭秀兰正坐在小板凳上剥棉花桃子。

“今年地不是入了合作社了吗?怎么还有棉桃?”陈风华把买来的水果放下来,问道。

“这不是合作社那边有几块地播的晚了些,棉桃结的也晚,被早霜一打,就没开,我们又没事,就趁打杆前,撸了些棉桃回来剥一剥,消磨一下时间。”

彭秀兰已经去热饭了,陈元明叹口气,说道:

“好不容易挣了四五年的钱,现在又不成了——”

陈风华自然知道父亲说的意思。

从现在数四五年前,拾棉花还主要是人工。每年九月,各家各户,甚至兵团的连队,都会开始抢人大作战——抢那些坐火车过来拾棉花的人。

毕竟一个县就百万亩棉花,这得多少人拾?

那个时候,还出现了很多中介——专门帮人介绍拾花工,赚介绍费的同时,还从拾花工那里抽成,两边赚钱。

如果棉花价格好还行,但大多数时候,棉花价格四五块一公斤,甚至三块多一公斤的时候,种地连本都收不回来!

毕竟拾花工拾一公斤棉花,就要至少两块钱!

而一级棉花,某一年收购价才不到五块钱!那是九月份的头茬棉花!

等到十月下旬拾二茬花的时候,一公斤可能只有三块,甚至两块钱!

但二茬花三茬花拾花费,就涨到了三块甚至三块五!

陈风华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卖棉花,在加工厂里就到过一件事情。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卖棉花,因为品相不好,加工厂只给一公斤两块八的价格。

老人一听就激动了,大声嚷嚷着让加一点儿:“我雇拾花工,一公斤得三块五,你给我一公斤两块八,我连拾花费都赚不回来!哪怕我不要油钱,你至少不能让我赔着卖棉花吧?”

但是,加价,是不可能的。

现在棉花加工厂都是私人的,谁会做赔本买卖?

最后,损失还是落在了农民的头上。

这是一群最善良的群体,却承受着最大的压力——绥来县是农业大县,围绕着农业,一系列的周边产业都很繁荣。

卖化肥农药的挣钱,做农产品加工的挣钱,卖种子薄膜的很挣钱,卖农机的也不少挣钱,最终,农民不挣钱——因为所有的这些,定价权都在别人手里。

辛辛苦苦种出来东西,最后定价权还在别人手里!

而且据说现在不少棉花加工厂的老板已经串联起来,收购棉花价格统一,这样,才好赚农民的钱!

好在,四五年前,采棉机开始普及。

相比较而言,采棉机有不少的弊端。

首先种地铺地膜的宽度要适应采棉机要求,这就得宽膜。

采棉的时候,通常是一遍过,最多两遍。

所以需要提前给棉桃打催花剂,这样能够尽量让棉花开放,以求一遍过(二遍收的通常还不够机子钱)。但打了催花剂,棉花种子不饱满,会轻很多。

采出来的棉花,需要专门的机器处理——所以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加工厂收机采棉。

而且机采棉的质量很一般,杂质很多,毕竟是连叶子棉子一起卷进去再分理的,里面会有很多壳和叶子。

所以价格也不会好。

而且采棉机一开始进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人为的原因还是机器的原因,娇气的很,很容易坏,甚至会烧着——连采在里面的棉花一起烧!

但是,万般不是,最终抵不过一条——采棉机采,便宜,一公斤只要一毛钱!

有了采棉机,种棉花的农民,才真正挣上了钱!

但现在,这地少了,收入,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