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梦境(2 / 2)

终宋 怪诞的表哥 4168 字 23天前

坐在床头喝着汤药,回味着昨夜的梦境,一个念头浮上脑海。

全玖摇了摇头,须臾又在想为什么不行,阎容那个老女人都行。

她咬着嘴唇想了许久,招来了曹喜。

“年初,我是吩咐你去长安见了李逆吧?”

“禀圣人,是。”

全玖道:“朝廷会遣使见李逆,安排人到使团里……”

~~

数日之后,陈宜中带人从临安出发,前往鄂州重镇。

这是个规模颇大的使团,大宋朝廷各方势力都安插了人手在其中,各怀目的,有想要促成议和的,有想要破坏议和的,有打探李瑕虚实的,也有想要暗中联络李瑕的……

陈宜中很清楚,大宋社稷是否会在这次议和中丢掉原有的大义,甚至大宋社稷的存亡,全都担在他肩上。

江水不停地拍打着大船,逆流而上,显得如此的艰难……

~~

襄阳。

吕文焕像是老了二十岁。

他年纪不过四旬,却在近来白了许多头发。

眼下京湖十万精兵都在襄阳,吕文德一死,大军仿佛是交给了他吕文焕统领。

但吕文焕官职还低,名义还未理顺,短时间内绝对不敢指挥这些兵马打仗,反而还要供应大量的粮草。

相当於供养一个庞然大物,而这庞物大物根本起不到作用,只会拖累他。

这是对内的局势。

对外,元军布兵於汉江东、北,而李逆布兵於汉江西、南,隔江对峙。

襄阳被夹在中间,敌我不明,后方的重镇鄂州又丢了,自然惶恐。

吕文焕不想打,他希望李瑕能退兵,好让他有时间消化吕文德留下的军权。

而元军就是为了来围歼李瑕,李瑕一退,战事自然也就消弥了。

好不容易,挨到十二月,终於得到了一个消息。

……

“李逆似乎不在襄阳战场了。”

“能确定吗?”

“两日前,有支兵马离开了李逆大营。之后连着两日,探马都没在江汉上看到李逆的大旗。”

吕文焕沉吟道:“前几日还打探到叛军增兵了……到底是增兵还是退兵?”

“末将怀疑,是有一支叛军来护送李逆走了。”

“走去哪里?”

“看迹象,似乎往江陵去了。”

吕文焕微讶,道:“怎么去?襄阳还在,他又从何处劫了船只?”

“似是轻车简从,只带千余骑走陆路往江陵。”

“不会。”吕文焕摇头道:“我确定元军正在猛攻关中,李逆怎么敢在这个时间不回援关中反而南下?”

他走上城头,向远处望去,隔得远,根本看不到敌阵有何变化。

於是又转回城楼,铺开地图思忖。

眼下的可能性有几个。

一是李瑕佯装南下,实则转回长安,准备反击元军。这对李瑕与大宋都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有可能的情况。

二是李瑕故意收了大旗,实则人还没走,想要偷袭襄阳。这不太可能,襄阳城防牢固,且元军离得太近,

三是李瑕真的下了江陵……为何呢?再从江陵往鄂州,继续顺江而下?不要关中了不成?

与大宋鱼死网破,让蒙元得利,於李逆又有何好处?

吕文焕想来想去,有心想要出兵试探,但终究不敢。

相比吕文德,他读过兵书,更理智些,且更擅於守城,但他终究不是吕文德,不敢像吕文德那样主动出击……

~~

李瑕正在去往江陵府的路上。

毕竟是称帝了,他已不能像以前一样,只带一两百骑便随意行走。

加上仪驾,这支队伍有两千余人。

虽说还是不多,但勉强也称得上是一个简朴帝王的排场了。

房言楷伴驾,难免又劝谏了几句。

“陛下,离开大军,万一遭遇宋军围堵……”

“此去江陵,由这千余精骑护送,到了江陵再由姜才率军护送朕到鄂州,与史俊会合,不论是陆战还是水战,朕的安危你都不必担心。”

房言楷又道:“但陛下就不忧心关中局势吗?”

“不急。去岁朕亲往西域,联合蒙古诸兀鲁思,已初见成效。这次廉希宪主政甘肃,判断西面防御压力已减,放了两万余兵力东援。”

李瑕抬手指了指周围的骑兵,道:“不仅是陆小酉带来的这千余骑兵,是两万余兵力。”

房言楷又问道:“但分到兴庆府、延安府、潼关、黄河等各个战场,够吗?”

“所以,朕要把襄场战场的兵力调回关中。”李瑕道,“是房卿说的,襄阳城高粮足,兵多将广,又有元军在侧随时准备取渔翁之利,已成鸡肋。”

这话确实是房言楷说的。

“臣是劝陛下不必再攻襄阳,先退回长安为妥。但没想到,陛下听了前半句,不肯听后半句。”

李瑕道:“关中是防御战,朕在或不在,差别不会太大。”

“但百官百姓需要陛下在,才能安心。”房言楷道:“陛下初登大宝,需要做的是尽快稳固帝位。”

“不错。”李瑕点点头,缓缓道:“逼着赵宋称臣,便是朕稳固帝位最快、最好的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