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听说殷高宗武丁居丧,三年不言,现在大王因为丧事被征召,应日夜哭泣悲哀,慎勿兴举众事,哪怕丧事结束后,作为南面之君,也是不必多说话的。”
“大将军霍子孟仁爱勇智,忠信之德天下皆知,他作为尚书,事孝武皇帝二十余年未尝有过,武帝舍弃群臣,而把天下嘱托给他,大将军抱着襁褓之中的幼帝,发布政令施行教化,海内晏然,虽周公、伊尹无以加也。”
“如今帝崩无后,大将军考虑可以奉宗庙之人,提拔而征大王入京,他的仁厚如此深重,切不能忘!臣望大王对大将军能事之敬之,政事专一听从於他,垂拱南面而已,愿王留意,常以为念!”
王吉是聪明人,知道就算刘贺真做了皇帝,天下也是姓霍的说了算,而刘贺想要坐稳君榻其实不难,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
听话!
“理当如此,寡人会记着大将军的功劳。”
和王吉劝他别驰逐,别杀牛一样,刘贺满口答应,但在换上了一身斩衰孝服后,却对还在商量准备事宜的众臣道:
“出了这么大的事,寡人也睡不着啊,诸卿快些备好车马,吾等天一亮就上路!”
……
这一夜,昌邑王宫鸡飞狗跳。
诸侯国的宫廷虽不如未央动辄数千人,但也不小,刘贺让人将他们聚集起来,仆、师、侍中、卫士长、礼乐长,及被称为驺宰官奴的内廷从官,足有两百多人,从睡梦中被惊醒,都打着哈欠,或窃窃私语,不知出了什么大事。
刘贺长於奴仆之手,对他们十分亲昵,虽然穿着一身粗麻孝服,脸上却掩不住笑意,对众人道:“都速去收拾行囊,天亮后跟寡人一起去长安!”
“长安!?”
群僚从官们皆惊,面面相觑,也有已知道消息的人暗暗传递,说这是大王要去当皇帝了。
如此一来,众人就从诸侯王的亲信,变成了天子的亲信,皆面露喜色,甚至大声欢呼起来。
还是郎中令龚遂立刻呵止了他们,将带头欢呼的几人押下去责打,又劝诫刘贺道:“大王既然急着入京以防生变,就不该带太多人。”
“不行。”
刘贺却坚持道:“父王母后早逝,从小到大,众人服侍了寡人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寡人要做皇帝了,岂能忘记了他们的好处?别说是人,就算平日养的鹰犬,也要带进长安去吃吃皇家的食粮!”
刘贺是个很念旧情的人,虽然平日听了谏言点头应诺,可一旦做了决定也不容置喙。
看着簇拥在刘贺身边对他恭贺谄媚,乱哄哄的群僚从官,龚遂越发忧虑。从去长安路途遥遥,人越多地方驿置接待越麻烦,就越容易出岔子,越会被有心人挑出错来啊!
而朝廷的使者们,也在看着昌邑王宫内的这出闹剧。
田广明嘴角露出了一丝轻蔑,觉得这位王果然清狂不惠,相比於孝文之谨慎小心,这位是真的好急。
刘德则暗暗摇头,眼里尽是失望,刘贺果然还是没有孝文之城府啊。
光禄大夫丙吉则默默看着,将每一件事都记在心里。
而他的神情,也在任弘眼里。
任弘先前笃定霍光会派自己来,靠的不是对历史的先知先觉,而是被霍光坑过几次,敲打一番后琢磨出来的。
三折股而为良医啊。
果然,大将军还是想以自己为棋子,一来可以试探刘贺如何处理安乐和自己的关系,二来,也想看看任弘如何对待新君。
还有一个人,则是负责将刘贺、任弘的反应,沿途发生的一切禀报给霍光,应该不是田广明,而是曾做过大将军长史的丙吉!
这种老实人,最适合暗中观察了,原本的历史上,刘贺被废时遭列举了一千多条罪状,路上就有不少,莫非就是丙吉记下的?
这场大将军霍光故意安排的戏,如今刘贺、任弘两位主演已经就位,配角安乐也自以为翻身眉飞色舞,丙吉那边摄影准备就绪,只等天亮上路,好戏就要开幕了。
而路上该怎么做,任弘已经了然,相比於刘贺这忽然被推上前台,演技“炸裂”的流量小生,任弘在长安的大染缸里混了几年,不敢跟老戏骨们比,演员的自我修养还是有的。
“大将军想看什么……”
“咱就给他演什么呗!”
……
PS:第二章在晚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