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在儒家的日子(2 / 2)

张良又说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公子浩年纪虽轻,才学当不在我之下,当一客卿长老却是有些委屈了。”郑浩连忙躬身说道“先生谬赞了,即是如此,在下就当仁不让了。”于是,郑浩就这样成功的混进了儒家小圣贤庄。

之后,张良看了看最后一个对联,“重重叠叠山青青山叠叠重重。”张良想了一盏茶的时间,说道“此联我是真的对不出来了。”下面一片哗然,张良居然都对不出对联。

说起来,这第三联难度还不如前面两个,关键还是一个时间上的原因,这种折叠联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太晚了,以秦朝人的脑袋和知识面,能够想出来的还真是不容易。于是郑浩笑道“如此,我便将此夜明珠暂时带着,这对联就挂在尚儒客栈外面,一月之内,谁能对出下联,便可来找我兑现夜明珠。”

次日清晨,郑浩正式搬入小圣贤庄,做为客卿,其实也就是现在的客座教授,除了享有随意进出图书馆的特权外,还必须要按照小圣贤庄的课业安排上课,当然,客卿的课业安排也不多,十日中也就只有一个上午或者下午的时间,而且课业也很轻松,全凭儒子选修,客卿教什么儒子学什么。

今天就是郑浩的第一堂课,郑浩也有些头痛,教这些儒子儒学?郑浩自己就是个半吊子,之所以能够骗骗这些儒子,也不过是因为超越了他们几千年的见识而已。别忘了,郑浩本身所在的主位面也有孔子和儒家的,而且是已经以术入道的儒家。

所以郑浩打算给他们开一堂别开生面的策论课,刚一表明今天要上策论,一个儒家弟子笑道“先生,你如此年轻,焉能与我等讲策论。”周围的儒子们都笑了,在他们眼里,郑浩不过是一个学识较高的黄口小儿,策论是需要长期的经验累积,才能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以郑浩的年纪来说,是不可能有太高深的策论理论水平的。

郑浩说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敢问秦之甘罗,何时为相?”那弟子立即闭口不言,郑浩又说道“在你等眼中,策论为何物?”弟子们沉思不语,一弟子说道“可为天下而谋!”另一弟子说道“可造福一方。”

郑浩忽然大笑,说道“汝等非是肺腑之言,汝辈策论,可为汝等晋身之资,若是用于百姓,非但不能造福,不为害一方就已是万幸。”儒子们都一脸愤怒的看着郑浩,毫无疑问,郑浩伤他们自尊了。

郑浩又说道“今日,我也不教你等策论,下次上课前,交一篇策论给我,不限题目,但是要贴近民生,或三人,或五人,自由结组,策论要切实能够改善百姓某一方面的困难,还有交不出来的也不用来上我的课,不愿上我的课的也可以自动离去,我会在你们的考核上上书结业,所以你们可以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