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1 / 2)

娘子凶猛 998 7488 字 22天前

“怎么个未卜先知”。

老板搬了把凳子坐在他们旁边,边嗑瓜子边说“这洪水不是去年七月末的吗七月中旬县令老爷就让下游的百姓收拾细软,赶着牛羊去山顶躲避洪水。”

“他怎么知道会发生洪水”

老板吐出瓜子皮道“要不我说他未卜先知呢,刚开始下游的百姓还不理解,有几个村的村民不走,县令大人亲自去劝他们离开。就这么有七八天的时间,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连着下了三日黄河就决堤了,直接把下游的村子全都淹了。”

幸好百姓们损失不大,细软和家畜都带了出来,只损失个房子,等洪水退去了再重新修建一下就行了。

徐渊被他描述的来了兴趣,“照你这么一说,这县令还是个神人。”

掌柜的笑着一摆手“嗐,我也是道听途说,究竟怎么回事那谁知道啊,反正要没县令大人,我们县受灾更严重。”

饭食端上来,老板便自觉的起身离开了。

两人吃完饭去街上转了转,转到衙门口见前头围着不少人,上面张贴了新的告示。

有识字的人朗声读出了来从明日起停止修路,先修北边的河堤,工钱依旧是每人每日十文钱,中午供一顿粥饼,自带工具。

“好端端的怎么不修路了”旁边有人询问。

另一个人揣着袖子道“反正修河堤也给工钱,修啥不是修。”

徐渊道“这工钱准吗别修完路不给结工钱。”

一群人转头看向他“你是外乡来的吧俺们县令就没有说到不做的时候。”

“去年捞死人,一个人十文,我最多的时候一天捞三十多个,银钱一分都不差当天就结清了。”

“小兄弟,咱们府衙可没干过赊欠人钱的事。”

徐渊摸了摸鼻子,对这个县令更感兴趣了。

安南县县令叫方广志,上次在中州见过他一次。印象中是个长相极为扑通的中年男子,蓄着短须穿着官袍,不怎么爱说话。

两人走进衙门,徐渊直接亮了令牌让衙役通报,没一会方广志提着衣摆疾步迎了出来“下官叩见知府大人。”

徐渊连忙上前把人扶起“不必多礼。”

跟其他两县不同,安南县的衙门异常陈旧,看着桌椅的磨损程度至少送走两任县令了。

方广志命小厮倒茶,同样的青瓷茶碗,安南县的茶是最普通的绿茶,带着一股廉价茶叶的苦涩味,徐渊喝的却甘之若饴。

徐渊放下茶碗道“我来时见衙门口张贴的告诉,咱们这不修路改修河堤了”

方广志道“大人有所不知,安南县在黄河中下游,这附近水域宽。眼看着三月春汛要来了,提前加固一下附近的河堤,防止黄河水流上涨。”

“方大人对黄河水流了解颇深,我听县里的人称你有未卜先知的能耐。”

方广志失笑“嗐,我从小就在黄河边上长大的,听老人们说的多了,自然了解就多了些。”

“每年七月是黄河秋汛的时节,去年七月前半个月一滴雨都没下,跟往年有所不同。小时候听船上的老人讲过一句谚语,七月十五不下雨,八月出头大水流。说的就是这黄河如果整个七月不下雨,就会攒在一起容易引起洪涝。下官便提前通知了县里地势低洼的村子早些做打算。没想到歪打正着,让百姓们躲过一劫。”

徐渊道“那也是你观察仔细,为民着想,中州要都是你这样的县令,百姓也不用过的如此艰难了。”

方广志腼腆的挠挠头“我只是做到自己该做的事,不值得夸奖。”

“这样就很好,有许多人都做不到自己该做的事啊。”

三人聊到天黑,方广志留二人在府衙吃了顿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味道普普通通徐渊却多吃了两碗饭。

第二日徐渊跟着方广志一起去黄河堤畔转了一圈,数千名百姓扛着锄头背着篓子自发的去修大堤,有衙役在旁边监工,看见偷懒耍滑的人便刷下去,不许再过来修堤坝赚钱。

村子里种完地就没别的营生了,十文钱虽然不多,用来补贴家用也不错了,况且中午还供一顿饭。老百姓都实实在在的干活,被刷下去先别说赚不赚钱,十里八村都知道这人是个懒汉,丢不起那人。

前头是一条泥沟,刘龄之蹲下身道“我背你过去。”

徐渊不好意思“我自己走吧。”

“上来吧,不然鞋脏了还得我刷。”

徐渊红着脸趴到他背上,方广志是个木头,没察觉出两人有什么不对劲。

穿过淤泥走到黄河岸边。徐渊背着手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水流,惊涛怒吼般向前奔涌。少时读李太白的诗词不解其中之意,如今倒是明白过来,心中仿佛有万丈豪情在胸口激荡。

方广志指着不远处道“汛期到了水位上涨的很快,大人您看旁边那两根石柱了吗水位低的时候能看见下面雕着洛神像,昨日还能看见头部,今天就只能看见两根手臂了。”

徐渊望过去道“这石像是哪来的”

“是下官前几年命人刻的。用眼睛看水流判断不准,有这尊石像做参考,人们轻而易举就能发现黄河水位上涨了多少。”

“大善”徐渊抚掌感叹。

方广志挠挠头,他性格木讷不招人喜欢。虽然把安南县治理的不错,但年年考核都是平,所以在一地当了十多年的县令。如今突然被上官夸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徐渊和刘龄之在安南县待了三日便启程继续前行。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徐渊也走的差不多了,后面几个县大多有点小毛病,但没有像玉楼县和阜南县那么离谱,两人准备打道回府。

刘青那边院试也该考完了,正好让刘龄之去接他回来。

中州府同离开时一样,刘翠花和刘老汉依旧每天拌着嘴,两人把前厅的花池子刨了,种了两垄大葱,一垄辣椒,一垄丝瓜。徐渊回去时,丝瓜都爬上墙开花了。

徐渊见俩老人实在闲着无聊,买了两只猪仔在后院圈了个围栏,让他们养着玩。

刘老汉背着手,看着手掌大小的猪仔大眼瞪小眼,宰了半辈子猪,冷不丁让他养猪还有些不太适应。

刘翠花到不在乎这个,猪粪正好可以沤肥种菜,明个再种上两垄地瓜,秋天给晒点地瓜干,幺儿和大郎都爱吃。

做了知府也有个好处,不用每天早卯,杂事处理完就可以陪老人们待一会,听刘老汉和刘翠花讲古。

“娘,又缝什么呢”徐渊忙完换上一身浅灰色便服,掀起衣摆坐到老太太身边。

“大郎来的正好,给娘把针穿上。”老太太眼越来越花,自己在这扣了半天也没穿进去。

徐渊拿起针线穿好后递给刘翠花。

“这块布软和,给大牛缝个肚兜。”大牛就是魏小芬家的孩子有七个多月了。

天气越来越暖和,平日抱到院子里让两个老人便帮忙看着,自己跟豆芽一起干些杂事。这孩子也怪老实的,乖乖坐在摇篮里啃着手,饿了就嗷嗷吆喝两声,吃饱了自己就睡觉。刘翠花可喜欢这个大胖小子,这才是知道心疼人的孩子。

“娘,你咋给他缝个粉色的”

刘翠花偷笑“他这么小点懂啥,这颜色多鲜嫩我可喜欢,你哥小时候我给他做过好几件。”

徐渊想起第一次见刘龄之的时候,那身辣眼的打扮,看来老太太还真是热衷给孩子穿鲜亮的颜色。

徐渊伸手把摇篮里的胖娃娃抱起来,大牛望着他高兴的直窜,徐渊抱不住差点把他掉下去“好小子,多少斤了”

“前天你爹拿秤称了称,二十二斤。”

“你可真够胖的。”徐渊坏笑着捏捏他的小胖脸,大牛扭头啃住他的手,啃了一手的口水。

刘翠花笑着掏出手绢递给他“这娃该长牙了,见什么都啃,昨个拽着你爹的胡子啃了一脸口水。”

徐渊抱一会手就没劲了,把孩子放回摇篮,坐在刘翠花身边等着帮他穿针。

刘翠花讲起以前的事“我年轻那会就想要个闺女,结果连生了三个臭小蛋子。村西头有一家连生了四个闺女,家里养不起想要把孩子送人。我就跟你爹商量着要不就把那孩子要回来养,左右不过多一口人的饭,再说小娃娃能吃多少东西。”

“你爹同意了,俺俩拎着筐装了十个鸡子就去要孩子。”那会家家都穷,能拿出十个鸡子已经是不容易了。

“去到那人家的时候,他家媳妇还坐着月子,生完老四见是个闺女气的得了产后风,躺在炕上动都动不了。娃娃光着身子扔在一旁也没人管,饿的后脚跟都哭破了,漏出一截小骨头。啧啧啧,那可怜样看的我这个揪心。”

“后脚跟怎么会哭破呢”徐渊拖着下巴听的入神。

“小娃娃肉皮子嫩,没吃的就一直哭,小腿也一直蹬,蹭在席子上就磨破了。”

徐渊唏嘘道“好可怜,后来呢”

“我跟你爹把孩子抱回家,那会还没你哥呢。那娃娃太小,脚跟坏的地方总也好不了,后来发了一场热就没了。”老太太抹了把眼泪,即便过了三十多年,现在想起来还是心疼得慌。

“我那个后悔啊,当初如果不犹豫早去几天,兴许孩子就能留下来,现在幺儿还能有个大姐。”

徐渊安慰道“如今家里这么多孩子,您稀罕哪个就抱哪个。”

刘翠花凑到徐渊耳边小声说“别的孩子都差着一层呢,我就等着咱们小丫啥时候成亲,抱抱她的娃娃。”

恰好小丫从屋子里出来,见两个人正在说悄悄话“爹,奶,你俩说什么呢”

老太太和徐渊相视一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太还真是热衷给孩子穿鲜亮的颜色。

徐渊伸手把摇篮里的胖娃娃抱起来,大牛望着他高兴的直窜,徐渊抱不住差点把他掉下去“好小子,多少斤了”

“前天你爹拿秤称了称,二十二斤。”

“你可真够胖的。”徐渊坏笑着捏捏他的小胖脸,大牛扭头啃住他的手,啃了一手的口水。

刘翠花笑着掏出手绢递给他“这娃该长牙了,见什么都啃,昨个拽着你爹的胡子啃了一脸口水。”

徐渊抱一会手就没劲了,把孩子放回摇篮,坐在刘翠花身边等着帮他穿针。

刘翠花讲起以前的事“我年轻那会就想要个闺女,结果连生了三个臭小蛋子。村西头有一家连生了四个闺女,家里养不起想要把孩子送人。我就跟你爹商量着要不就把那孩子要回来养,左右不过多一口人的饭,再说小娃娃能吃多少东西。”

“你爹同意了,俺俩拎着筐装了十个鸡子就去要孩子。”那会家家都穷,能拿出十个鸡子已经是不容易了。

“去到那人家的时候,他家媳妇还坐着月子,生完老四见是个闺女气的得了产后风,躺在炕上动都动不了。娃娃光着身子扔在一旁也没人管,饿的后脚跟都哭破了,漏出一截小骨头。啧啧啧,那可怜样看的我这个揪心。”

“后脚跟怎么会哭破呢”徐渊拖着下巴听的入神。

“小娃娃肉皮子嫩,没吃的就一直哭,小腿也一直蹬,蹭在席子上就磨破了。”

徐渊唏嘘道“好可怜,后来呢”

“我跟你爹把孩子抱回家,那会还没你哥呢。那娃娃太小,脚跟坏的地方总也好不了,后来发了一场热就没了。”老太太抹了把眼泪,即便过了三十多年,现在想起来还是心疼得慌。

“我那个后悔啊,当初如果不犹豫早去几天,兴许孩子就能留下来,现在幺儿还能有个大姐。”

徐渊安慰道“如今家里这么多孩子,您稀罕哪个就抱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