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2瓶毒药!(1 / 2)

叶尼塞河分支的乌斯河畔,大军陈列,旌旗如林。

这个地势有点危险。

纵观沙盘,叶尼塞河形成了一个半圆,乌斯河则给这个半圆加了条横线,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圆圈,像一个大写的G,只剩下一条向东的出口,若是被瓦剌大军占据向东出口,大明雄师将形成背水一战的困境。

但黄昏提出在此驻军之时朱瞻基没有反对。

雄霸更是拍手称好。

这看起来是个险地,是将自己置身於危境之中,但以大明雄师的兵力,瓦剌大军不可能扎紧那个向东的唯一出口。

如果瓦剌对自身没有充分认识,无法抗拒这个诱惑,选择在这里决战的话,自然最好——战争嘛,从来就没有十**稳的事情。

你要引诱瓦剌决战,就得给他们希望。

所以大明雄师在这里驻军,这一停留就是半个月之久,就是看瓦剌会不会上当,然后马哈木终究算的上一代枭雄。

也许动心过,但没上当。

毕竟这个圈套实在是太简单了,又没到雨季,就算利用地势包围了大明雄师,大明雄师也可以用火炮和火铳轰出一条路,然后实现反包围。

所以从始至终,瓦剌大军在这片广阔天地间游曳,但绝对不靠近大明雄师,只是寻找机会拨出大明雄师分派出去的大量斥候。

大明雄师的斥候伤亡不少。

但也得到了大量消息。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信息都是影响战争走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以黄昏他们很快得到了消息:鄂毕河流域的瓦剌堡垒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幼,瓦剌的有生力量已经拉出去了。

这很正常。

不过瓦剌主力在哪里,斥候一直没侦查到。

但可以确定,在驻军周围数百里内,肯定有一支瓦剌主力,要不然派出去的斥候死伤不会如此之大,但有多少人,无法确定。

这就是漠北的顽疾所在。

朱棣五次北伐,为何在后世褒贬不一?

一则,确实把漠北打残了。

二则,有的人则认为是穷兵黩武,没能打到真正的战略目的。

后者观点,不是因为朱棣无能,实在是漠北这群牧民组成的军队太能跑,漠北这片区域又太广阔,一旦跑起来,大明雄师根本找不到敌军主力。

何况每到入冬下雪后,大明军队的后勤就要承受无比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从关外撤回关内,也就是说征服漠北的窗口期只有晚春到深秋这几个月而已。

哪朱棣还打个锤子。

但朱棣还是打了。

而且也确实把漠北打残了……这就导致了后金的崛起。

所以说朱棣北伐褒贬不一。

……

……

瓦剌,漠北最后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