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沧王书
“我闻在其位,谋其政,常以为然,然今日沧王之问,似令此句成虚语矣”
“昔项羽为人主,目光短浅、刚愎自用,数视贤臣谏言而不顾,终有乌江之厄”
“宋襄公为国主,宋楚激战,当进不进,临阵竟大谈仁义道德,以有泓水之败”
“夫贵为人主,身在其位,而不谋其职,以至功败垂成”
“人主之壮志未酬,固遗恨千古。然一人之大道崩殂,以至于万民之死,岂不哀哉”
“其负此生功业耶其负万民倾力之供养也”
“谚曰:“神受一炷香﹐供者得平安”何则在位谋政也。故孔明之为相,鞠躬尽瘁;冠军侯之为将,封狼居胥”
“今沧王,何有此问”
“沧王为大雍一字并肩之王,食邑二千五百户。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受民供养,而视民如草芥,岂言无罪罪孽深重矣”
“为王而不察,为父而不教,岂曰无过”
“此举其不慈悲耶实冷酷无情也”
湛兮一旦开写,就仿佛开闸泄洪。
挥毫成残影,洋洋洒洒若九天悬河之倾泻。
他疯狂历举史实,运用比喻,正反对比,纵横议论,雄辩地揭示了沧王企图浑水摸鱼,诡辩洗白的苍白无力之举。
他说了身在高位,却尸位素餐的行为,将会对底层的百姓造成多么惨重的伤害
他说了兢兢业业为民办事之人,又会在历史上留下如何光辉灿烂、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清晰地揭穿了“不慈悲”与“冷酷无情”的区别,“无能为力”与“袖手旁观”的不同
最后,他力透纸背,锋芒毕现地正面指责沧王
“你并非是有心无力的无可奈何,你是有能力去改变却选择袖手旁观”
并在最后回答了他最初的问题
“你罪孽深重”
湛兮全文可分作六个部分,总体构造为“总分总”,结构清晰,论述层层递进。
答沧王书通篇气盛语壮,激昂慷慨地陈述了受民供奉,当为民谋福祉的道理,文气盎然,脊骨挺然。
湛兮借古喻今,正面直刺沧王身为大雍王爵的“不作为”行为,是多么大的罪过。
通篇看下来,令人慷慨激昂,痛快非常
湛兮放下了狼毫后,本就一边惊叹非常,一边努力跟上湛兮的写字速度通读全篇的鱼知乐,又迫不及待地从湛兮面前直接拿起了尚未干透的流沙笺。
鱼知乐读了一遍又一边,觉得此文令人酣畅淋漓到头皮都在发麻
“小国舅不愧是太上老君最心爱的仙童啊”
鱼知乐感慨万千“此文通体激昂,文气
斐然,令人读之,如于狂风暴雨中,昂然前行,于惊涛骇浪中,扬帆起航”
说着,鱼知乐擦了擦额角那不知不觉中,爽出来的汗水,然后语气有些尴尬道“就是您这比物连类和以赋为文,我看了都害怕。”
鱼知乐叹了一口气。
“千古文章,难避一弊用古过多则伤气,议论过多则伤格”鱼知乐说。
然而湛兮此文不仅未有此弊,反而因其以赋手为文章,令句式大致整齐,且多对偶、骈体,故而读来朗朗上口。
而且湛兮善用、巧用各类关联词,这等精妙的手法令文章衔接之处似连而断,似断而连,更令全文形成了一笔呵成之势。
故而读者之,并不觉受累,同时,还能感受到那种满襟意气,汹涌而出的畅快
但是
鱼知乐痛苦面具“您一句一个典故,两句两个典故,有些四个字就两个典故,恨不得字字句句列举史实,在下从前还觉得自己饱读诗书,如今却甘拜下风了,敢问第六句中的楚狂是谁这又是何典故”
湛兮笑得要死“是陆通呀”
陆通,字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
他因对当时社会的政局黑暗不满,故意剪去了头发,假装发狂发癫不肯入仕,因此被世人取了个外号,叫“楚狂”。
湛兮运用他的事例,就是他曾迎孔子之车而歌,“接舆歌凤”的典故。
“接舆歌凤”,通常用来比喻政治腐败无望。
湛兮在文中的运用,便是说,倘若身在高位者,都如沧王你这般不作为,则政治晦涩,有能之士都会如楚狂一般避世而居,则天下大乱。
你看看你不干人事,影响多不好
鱼知乐对湛兮这篇文章,真的是爱不释手,恨不得自己当场揣兜里带走。
湛兮自己后来又读了一遍,感觉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之感十足,不必另做修改,便没有再动笔修改什么。
鱼知乐疯狂地暗示湛兮,他表示自己可以把全文再抄一遍,这个湛兮写的原文就给他保管,他另外誊抄的再给沧王寄过去。
没人会不高兴于旁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喜爱,湛兮想,这写得还真是不错啊,便宜沧王了。
倘若有后人分析的话,或许会说这一篇答沧王书,具有借鉴与警示的意义
亦或者如鱼知乐那般大肆夸赞“堪称千古之绝作”
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