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余氏忍不住将宋铭承的烦恼说了出来。
这个结果,罗云初倒不意外。这事不是那么容易就办好的,首先,对於新事物,人们通常都是畏惧得多。让乡民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看见了实惠,群众才会自愿接受,硬性的强迫只会让乡民反感,即便你说得天花乱坠。还有一点,防止米贱伤农,什么东西多了,价格反而贱了。对於这一点,县衙得给予重视,必要时,可以帮农民事先联系好卖家。罗云初可不想见到因为价钱贱,果子熟得掉到地上都没人捡的场面了。如果到时鱼的价格太贱,就实在太伤民了。
当下,罗云初也不藏私,掏心窝子把自个儿的想法说了。由着余氏去劝老三最是合适不过了,她虽然是他嫂了,到底不大合适。
余氏听完,将这翻话放在心里细细琢磨一翻,发现正是这个理儿。
“三弟妹,你出自大家,道理定然比我们懂得多。”
余氏听到这话忙谦虚地说了几句。
“这是事实,你也不必自谦,你且听我说下去。你让老三放宽心,别急,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在这个位置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必如此心急。”老三最近的行事有点急进了。唉,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啊,老三再怎么老持成重,也只是个刚满二十的大男孩罢了。她理解他急於出政绩的心理,但理解并不等於赞同。
有这种想法,并不是她多有政治见解,而是旁观者清。
余氏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对罗云初的好感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长嫂如母这话,她当得起。
两人都是聪明的,这种事点到为止就行了,接着妯娌俩便聊起其他话题。
水田插上秧后,又到了抢种棉花的日子。棉花是喜温作物,在发芽出苗时,要求较高的温度。过早播种和过晚播种都不行,时间要掐得非常准。八十四亩地需要种上棉花,这不是一个小工程,而且他们又得抢时间。光靠十来个长工人手恐怕不太够,所以二郎后来又请来了七八名短工帮忙。
准备开工时,二郎特意走了一趟大哥那边,交待他一些种植棉花的细节,现在他们做什么都会拉大哥一把。怕他家田地不够,今年山上的五亩地,也给他种了。